【招隐堂寄题乐郎中】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原文
日哦招隐诗,日诵归田赋。
未尝见芸人,勇抛冠冕去。
今闻缑山阴,身退效疏傅。
一旦从犊车,欢言友田父。
复来钓涧边,谁问袁公路。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诗词问答
问:招隐堂寄题乐郎中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参考注释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招隐
(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归田
(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芸人
指读书仕进者。 宋 梅尧臣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诗:“未尝见芸人,勇抛冠冕去。”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冠冕
(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一旦
(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犊车
牛车
乘犊车。——《资治通鉴》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欢言
欢乐地叙谈。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宋 梅尧臣 《思归赋》:“或静默以终日,或欢言以对友。”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田父
老农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公路
(1)
(2) 公众自由通行的道路(如小路、街道或水路)
(3)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修建管理的道路,供汽车长途行驶
高速公路
宋代,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