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弟子伍秀才赴举】作者:方干 朝代:唐代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原文
天遣相门延积庆,今同太庙荐嘉宾。
柳条此日同谁折,桂树明年为尔春。
倚棹寒吟渔浦月,垂鞭醉入凤城尘。
由来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众人。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诗词问答
问:送弟子伍秀才赴举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问: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方干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干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方干送弟子伍秀才赴举 书法图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50-19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参考注释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天遣
强调痛苦的严酷,使人联想起天罚
天谴,打击,瘟疫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相门
宰相之家。 唐 刘禹锡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诗:“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八:“ 仲父 脱累囚,相门遂树塞。”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积庆
(1).指踵接而来的喜庆之事。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东储积庆,皇孙诞育;国启昌期,民迎福运。”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家餘积庆,郡不乏贤。”
(2).谓行善积福。 唐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悲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宋 沉遘 《文懿皇后斋文》:“恭惟 文懿皇后 积庆自先,发祥开后。”《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 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太庙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
入于太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嘉宾
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柳条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柳条包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树明
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管子>析疑》:“视於不见则目长,听於不闻则耳飞。长目飞耳,则远无所遗,近无所蔽,而明树矣。”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为尔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倚棹
见“ 倚櫂 ”。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寒吟
(1).谓凄厉鸣叫。 晋 潘岳 《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鴈飘飘而南飞。”
(2).谓于清冷环境中长吟。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诗:“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渔浦
江河边打鱼的出入口处。 唐 李绅 《过锺陵》诗:“江对 楚 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唐 方干 《送人宰永泰》诗:“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凤城
京都的美称。 唐 沉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簷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要且
却是。表示转折语气。 唐 白居易 《夜题玉泉》诗:“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 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唐 罗邺 《早梅》诗:“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 唐 方干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诗:“由来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众人。”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出众
高出一般人
才华出众
唐代,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