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原文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诗词问答
问:《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的作者是谁?答:李颀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颀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书法图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书法作品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参考注释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百花
亦作“ 百华 ”。各种花。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原头
(1)
(2) 昆虫胚胎的部分,由口前叶和第一口后体节所组成
(3) 原始节足动物的头部,相当于感觉器官而与较高级形态的头部取食部分相区别,大概相当于环节动物的口前叶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京师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无已
(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穷秋
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 韩愈 《鸣雁》诗:“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宋 秦观 《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穷秋纔换小阳春,盻不见梅花信。”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旷野
空旷辽阔的原野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马首东
见“ 马首欲东 ”。
唐代,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