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扇】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摇扇]摇扇原文
摇扇风即生,自然非勉强。
天炎风亦炎,气爽风亦爽。
谓风自扇出,风性应无两。
谓风不藉扇,扇收风何往。
祝鮀不能辨,公输难措想。
明有时而暗,泰山蔽一掌。
智有时而愚,扬声以止响。
倏忽丧混沌,神珠得罔象。
谁能去安排,豁然天地朗。
[摇扇]诗词问答
问:摇扇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摇扇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摇扇]注释
1. 押养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
[摇扇]参考注释
[摇扇]摇扇
(1).迅疾。《方言》第二:“摇扇,疾也。 燕 之外鄙 朝鲜 洌水 之閒曰摇扇。”《广雅·释诂一上》:“摇扇,疾也。” 王念孙 疏证:“摇、扇皆有疾义也。”
(2).动摇,煽动。《旧唐书·文宗纪上》:“ 王智兴 奏部下将 石雄 摇扇军情,请行朝典,乃长流 白州 。”
挥扇。 唐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
[摇扇]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摇扇]勉强
(1) 不心甘情愿
勉强同意
(2) 将就或凑合
勉强够用
[摇扇]炎风
(1).指东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北曰炎风。” 高诱 注:“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参见“ 八风 ”。
(2).热风。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炎风以扇户,暑气於是盈楼。”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 宋 杨万里 《午热登多稼亭》诗:“御风不必问雌雄,只有炎风最不中。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摇扇]爽风
方言。通风。 周立波 《艾嫂子》:“这里很爽风,又朝阳。”
[摇扇]风性
作风性格。《后汉书·符融传》:“ 膺 风性高简,每见 融 ,輒絶它宾客,听其言论。” 明 鹿善继 《认真草·请谥揭》:“伏念职祖,仪质端凝,风性峻洁。”
[摇扇]无两
独一无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 郭沫若 《豕蹄·漆园吏游梁》:“他觉得他做寓言的工夫真正是古今无两。”
[摇扇]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 济南 李大 ,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2).不顾惜。 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摇扇]收风
指犯人放风后返回牢房。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一章:“他凝望着一间间牢房依次放风,依次收风。”
[摇扇]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摇扇]公输
复姓。 春秋 时有 公输班 。或称 鲁班 ,为 鲁国 巧匠。班,或作“般”、“盘”。
[摇扇]措想
犹思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諛而慰之曰:‘适有一言,请席中属对焉:“王子身边,无有一点不似玉。”’众未措想, 緑云 应声曰:‘黽翁头上,再着半夕即成龟。’”
[摇扇]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摇扇]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摇扇]一掌
一个手掌。多用以喻微小或独力。《后汉书·党锢传·张俭论》:“ 俭 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 江 河 ,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 唐 张祜 《题杭州灵隐寺》诗:“峯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四折:“您手掿着黑白二子,乾坤事一掌包藏。”
[摇扇]时而
(1)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蔚蓝色的天空时而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
(2) 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时而受称赞,时而受责备
[摇扇]扬声
(1) 提高声音
这儿吵闹声越来越大,我们只好扬声说话
(2) 故意对外宣扬
他守口如瓶,不会往外扬声
(3) 扬名;声誉传扬
[摇扇]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摇扇]混沌
(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摇扇]神珠
(1).犹明珠。 唐 楼颖 《<国秀集>序》:“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寧周;寳剑韜精,望斗牛而未获。”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便休题伶牙俐齿相支对,想着他亲娘在日看承似神珠寳贝。” 元 袁桷 《次韵士文感兴》:“神珠守深渊,光怪孰可比;矫矫林中鹤,絜白不受耻。”
(2).指 唐 代蹴毬戏中的皮质圆球。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紱黄金羈,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3).苦葴的别称。
[摇扇]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摇扇]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摇扇]豁然
(1) 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2) 坦荡
待人豁然
[摇扇]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