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作者:郭应祥 朝代:宋代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原文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
主宾和气敌春温。
雄辩高谈衮衮。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
却恨更筹苦短。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的作者是谁?答:郭应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郭应祥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应祥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参考注释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巧节
“乞巧节”的简称。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陈宜中父》:“ 陈 后以文昌出守 七闽 ,遇巧节,诸吏各有所献。”参见“ 乞巧 ”。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今宵
今夜。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重倒
谓气阻塞而晕倒。《水浒传》第七回:“我是 陆虞候 家邻舍。你家教头和 陆谦 吃酒,只见教头一口气不来,便重倒了。只叫娘子且快来看视。”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芳尊
见“ 芳樽 ”。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主宾
(1).犹主次。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故八音形器异而钟律同,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徒闲涩有主宾,妍蚩有步骤。”
(2).主人和宾客。 宋 洪咨夔 《满江红·老人游东山追和俞贰卿词谨用韵》词:“把酒西风,浑莫问,主宾谁恶。”《镜花缘》第八三回:“鸡黍殷勤款洽,主宾情意堪嘉。”
(3).正宾。 宋 王禹偁 《射宫选士赋》:“其中也得为主宾,其争也是谓君子。”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春温
(1)
(2) 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3) 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增补评注温病条辨》卷一:[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病于春者,亦曰春温。]
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雄辩高谈
雄:强有力的;高:大而广。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衮衮
(1) 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不尽长江衮衮来
(2) 说话滔滔不绝的样子
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晋书·王戎传》
(3) 神龙卷曲的样子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烛花
(1) 烛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2) 指蜡烛的火焰
烛花明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高照
(1).指烛台。《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匳到时, 周有成 打开闺仪録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马胡两张。”
(2).指灯笼。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 明孝宗 詔论大小官员,日间宴会,荒废政事,夜晚饮酒,灯笼导送。今用高照本此。”
(3).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幽咽
(1) 微弱的哭泣
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
幽咽的哭泣
(2) 形容低微的流水声
泉水幽咽
幽咽泉流冰下难。——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更筹
(1).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诗:“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宋 欧阳澈 《小重山》词:“无眠久,通夕数更筹。” 明 朱鼎 《玉镜台·闻鸡起舞》:“多少红楼长夜宴,欢娱甚,独教辛苦执更筹。”
(2).借指时间。 唐 李福业 《岭外守岁》诗:“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迴。”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你不索问更筹,则看这水云收。”
宋代,郭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