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通海井】_释慧空 | 宋代

【通海井】作者:释慧空 朝代:宋代

[通海井]通海井原文

疾风驾海生春潮,岩根石井澹不摇。
是中何曾得通理,而以名字悬岩腰。
道人眼空君勿怪,大小混融无杂坏。
呼僮探井濡砚时,是君砚中有沧海。

[通海井]诗词问答

问:通海井的作者是谁?答:释慧空
问:通海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慧空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慧空

[通海井]释慧空通海井 书法图

【通海井】_释慧空 | 宋代
通海井书法作品

[通海井]参考注释

[通海井]疾风

(1).急剧而猛烈的风。《庄子·天下》:“﹝ 禹 ﹞沐甚雨,櫛疾风,置万国。”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疾风衝塞起,沙砾自飘扬。” 唐 元稹 《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劲草可以受疾风,盘根然后见利器。” 清 孙枝蔚 《雨》诗:“久雨眠荒寺,疾风吹晚鐘。”

(2).比喻剧烈的变故、变乱。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是以圣王安而不逸,以虑危也;存而设备,以惧亡也。故疾风卒至而无摧拔之忧,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3).气象学术语。指蒲福风级七级风。

[通海井]驾海

(1).航海。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诗:“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 溠 。”

(2).支撑水宫。驾,通“ 架 ”。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三折:“他是那擎天白玉柱,端的是驾海紫金梁。”

(3).鼓浪。 元 王恽 《大雹行》:“黑风驾海天外立,万骑先声振林谷。”

[通海井]春潮

春季的潮汐,形容其势之猛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通海井]岩根

山麓。 唐 皮日休 《忆洞庭湖观步十韵》:“巖根瘦似殻,杉破腹如腔。”

[通海井]石井

穿石而成的井。《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湘 东 阴山县 有 侯曇山 ,上有灵坛,坛前有石井,深数尺。”《广西风物志·柳侯祠》:“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年代久远。”

[通海井]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通海井]通理

(1).通晓事理。《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 魏 曹操 《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2).共通的道理。《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3).犹统理。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今有 商於 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4).连通的纹理。 唐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通海井]名字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

[通海井]岩腰

山腰。 元 吴莱 《白石湫云》诗:“巖腰动石风初起,海眼输泉雨欲流。”

[通海井]人眼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私窥》:“欲要搂抱你,只为人眼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三:“到彼市买,必竟与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来,等走得路数多,人眼熟了,他每没些疑心。”

(2).谓别人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穿上时又不曾掖进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话。”

[通海井]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通海井]混融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通海井]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通海井]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

【通海井】_释慧空 | 宋代
  • 【万年欢(硕人生日)】_程大昌 | 宋代
  • 【万年欢(硕人生日)】_程大昌 | 宋代 >> 【万年欢(硕人生日)】_程大昌 | 宋代...

    【通海井】_释慧空 | 宋代
  • 【为沧江虞使君赋客室三首】_程公许 | 宋代
  • 【为沧江虞使君赋客室三首】_程公许 | 宋代 >> 【为沧江虞使君赋客室三首】_程公许 | 宋代...

    【通海井】_释慧空 | 宋代
  • 【辞贾徽州二首】_许月卿 | 宋代
  • 【辞贾徽州二首】_许月卿 | 宋代 >> 【辞贾徽州二首】_许月卿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