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夜对月】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八月十二夜对月]八月十二夜对月原文
胡床正面紫阳山,净扫晴阶掩夜关。
金气渐寒风露下,冰轮欲满斗牛间。
衰怀突兀来千感,暮齿逍遥保一閒。
天役万形仍自役,何为西堕又东还。
[八月十二夜对月]诗词问答
问:八月十二夜对月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八月十二夜对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八月十二夜对月]参考注释
[八月十二夜对月]胡床
亦作“ 胡床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八月十二夜对月]正面
(1) 主要的一面
建筑物的正面
战线的正面
(2) 东西主要使用的一面
皮革的正面
织物的正面
硬币的正面
(3) 好的、积极的一面
正面教育
(4) 直接
正面提意见
[八月十二夜对月]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八月十二夜对月]金气
(1).指古代思想家五行学说中所说的金的气质。《吕氏春秋·应同》:“ 汤 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汉书·天文志》:“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儒学》:“於是以抽爻换象补泄之法修之,於学之坎位起高阁,曰 青云楼 ,高於 尊经 以泄乾之金气。”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见“ 金气 ”。
[八月十二夜对月]寒风
寒冷的北风
寒风刺骨
[八月十二夜对月]冰轮
指明月。 唐 王初 《银河》诗:“歷歷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溼冰轮。” 宋 苏轼 《宿九仙山》诗:“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西游记》第二五回:“ 行者 道:‘此时万籟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早又东升。”
[八月十二夜对月]斗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八月十二夜对月]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八月十二夜对月]暮齿
指晚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壮龄缓前期,頽年迫暮齿。”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二:“冬温几日气如春,暮齿惊逢改岁频。”
[八月十二夜对月]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八月十二夜对月]万形
犹万物。《吕氏春秋·先己》:“凡彼万形,得一而成。” 高诱 注:“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 因问 殷 :‘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乃至大地之生番、野人、草木……凡胎生、湿生、卵生、化生之万形千匯,亦皆与我耳目相接。”
[八月十二夜对月]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