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镜灯颂】作者:惟劲 朝代:唐代
[赞镜灯颂]赞镜灯颂原文
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
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
[赞镜灯颂]诗词问答
问:赞镜灯颂的作者是谁?答:惟劲
问:赞镜灯颂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惟劲的名句有哪些?答:惟劲
[赞镜灯颂]注释
1.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赞镜灯颂]参考注释
[赞镜灯颂]智士
专心于智力活动的人;致力于反思维或推理工作的人
[赞镜灯颂]开方
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即乘方的逆运算
[赞镜灯颂]一体
(1) 有机的整体
融成一体
(2) 有机地结合或联结起来的整体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胡越为一体。——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赞镜灯颂]身相
犹言身体形象。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 大同 二年,龕顶放光,光色身相,晃若炎山,林间树下,赩如火殿。”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问天天从来不具人身相,只得来道扮男妆。”
[赞镜灯颂]层层
(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赞镜灯颂]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赞镜灯颂]理事
(1) 理事会的成员
(2) 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的人员
[赞镜灯颂]微尘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 恒 沙世界,微尘数刼也?”《北齐书·樊逊传》:“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於微尘,纳 须弥 於黍米。” 唐 张乔 《雨中宿僧院》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
(2).极细小的尘埃。 唐 崔珏 《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曰:‘ 周生 ,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赞镜灯颂]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赞镜灯颂]帝纲
帝王治国的纲纪。《晋书·乐志下》:“继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纲。”
[赞镜灯颂]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赞镜灯颂]说法
(1) 指说话所用的词
换个说法,他也许能接受
(2) 说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办事不牢]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
(3) 讲说的方法
[赞镜灯颂]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赞镜灯颂]亦然
也是这样。《穀梁传·成公七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 周諫议 湛 善射弩,十发十中的,隔屋射亦然。” 毛 * 《论持久战》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
[赞镜灯颂]五蕴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赞镜灯颂]十八界
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 * 、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俱舍论》卷一:“法种族义是‘界’义……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赞镜灯颂]俱全
(1) 一切齐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 所有品种齐全
[赞镜灯颂]圆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 刘基 《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
(2).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论·喻篇上》:“ 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3).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举手视童子,粲然有辉。童子惊曰:‘有军马甚众,’”据云,此即后来之圆光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方伎·圆光》。
[赞镜灯颂]镜像
其各部分的排列与另一个作为模型的基本相似的东西的排列正相反;相对一根与之交错的轴或一个与之交错的平面为颠倒的东西
[赞镜灯颂]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赞镜灯颂]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赞镜灯颂]无那
(1).无奈,无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2).犹无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唐代,惟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