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杨德源】_李石 | 宋代

【送杨德源】作者:李石 朝代:宋代

[送杨德源]送杨德源原文

葛楠合翠盖,上有菩提坊。
大江仅一线,风动云气祥。
地灵生俊杰,酝酿成文章。
墨池子云家,在蜀无他杨。
君家好兄弟,接武游名场。
我昔梦见之,青衫水仙郎。
修廉贯白日,孝义感雨暘。
官满喜可贺,彩衣得升堂。
迟君台阁归,侍立香案傍。
寄书问衰疾,老矣慰苍浪。

[送杨德源]诗词问答

问:送杨德源的作者是谁?答:李石
问:送杨德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石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石

[送杨德源]参考注释

[送杨德源]翠盖

(1).饰以翠羽的车盖。《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高诱 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 唐 李白 《东武吟》:“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红楼梦》第八三回:“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十餘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

(2).泛指华美的车辆。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

(3).帝王的代称。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故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一:“ 西京 后陷没,翠盖蒙尘飞。”《旧唐书·崔胤传》:“覩纶言於凤纸,若面丹墀;认御札於龙衣,如亲翠盖。”

(4).指形如翠盖的植物茎叶。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緑房兮翠葢,素实兮黄螺。”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

[送杨德源]菩提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送杨德源]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送杨德源]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送杨德源]风动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

风动工具

[送杨德源]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送杨德源]地灵

(1).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韩诗外传》卷八:“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时楼方伯》诗:“由来天运復,谁谓地灵偏!”

(2).谓土地山川灵秀。 隋 姚察 《游明庆寺诗》:“地灵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欧阳修 《晋祠》诗:“地灵草木得餘润,鬱鬱古柏含苍烟。”

[送杨德源]俊杰

才智杰出的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

[送杨德源]酝酿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解决办法正在酝酿中

[送杨德源]成文

(1) 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 现成的文章

[送杨德源]池子

(1) 蓄水池

(2) 指浴室的大浴池

[送杨德源]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送杨德源]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送杨德源]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送杨德源]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送杨德源]名场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送杨德源]梦见

在梦中出现

我梦见住在大理石的大殿里

她梦见去旅行,醒来心情振奋

[送杨德源]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送杨德源]水仙

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送杨德源]修廉

品行廉洁。《韩非子·孤愤》:“贤士者修廉,而羞与姦臣欺其主,必不从重人矣。”

[送杨德源]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送杨德源]孝义

行孝重义。《新唐书·太宗皇帝》:“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宋史·孝义传·郝戭》:“ 聂 事舅姑亦以孝义著。”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耀门閭,进官职,孝义名传天下知。”

[送杨德源]官满

官吏任职期满。 唐 白居易 《别草堂三绝句》之三:“山色泉声莫惆悵,三年官满却归来。”

[送杨德源]彩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沉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送杨德源]升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送杨德源]台阁

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

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

[送杨德源]侍立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伺候。《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唐 杜甫 《与 李 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老舍 《四世同堂》一:“老人自幼长在 北平 ,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

[送杨德源]香案

香几,用来放香炉的长方形桌子

[送杨德源]寄书

传递书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赋》:“亲友离絶,妻孥流转; 玉关 寄书, 章臺 留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二:“寄书何时到, 江 汉 春茫茫。”《水浒传》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杀了 阎婆惜 ,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忽有客自 东粤 来,寄 陶生 函信。发之,则嘱姊归焉。考其寄书之日,即妻死之日。”

[送杨德源]苍浪

花白。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鬚鬢转苍浪。”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写意》:“年迈已衰残,鬢髮苍浪骨髓乾。”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歌此》:“两丸鞭挞如电掣,苍浪素髮难施镰。”

,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_释惟一 | 宋代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_释惟一 | 宋代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_释惟一 | 宋代...

  •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_李曾伯 | 宋代
  •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_李曾伯 | 宋代 >>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_李曾伯 | 宋代...

  • 【水调歌头】_魏了翁 | 宋代
  • 【水调歌头】_魏了翁 | 宋代 >> 【水调歌头】_魏了翁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