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梦锡机宜寺簿】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代
[挽梦锡机宜寺簿]挽梦锡机宜寺簿原文
太府坚辞掾,平阳顷著功。
清贫名教乐,静退昔贤风。
俛首稠人里,甘心正论中。
胡然成鬼录,骨相本三公。
[挽梦锡机宜寺簿]诗词问答
问:挽梦锡机宜寺簿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问:挽梦锡机宜寺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元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元干
[挽梦锡机宜寺簿]参考注释
[挽梦锡机宜寺簿]太府
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挽梦锡机宜寺簿]平阳
〈方〉∶指平地
虎落平阳被犬欺
[挽梦锡机宜寺簿]清贫
生活清寒贫苦
家道清贫
[挽梦锡机宜寺簿]名教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后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抨击。
[挽梦锡机宜寺簿]静退
(1).恬淡谦逊,不竞名利。《韩非子·主道》:“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唐 韩愈 《举荐张籍状》:“右件官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盖 乐天 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
(2).指安静的退隐生活。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 熙寧 二年……以为 筠州 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岁,安于静退三十餘年。” 清 唐孙华 《元宵前一日》诗之三:“ 柳州 思静退,有地且名 愚 。”
[挽梦锡机宜寺簿]俛首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挽梦锡机宜寺簿]稠人
众人。《旧唐书·懿宗纪》:“帝姿貌雄杰,有异稠人。” 宋 苏轼 《范增论》:“识 卿子冠军 於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三国演义》第九回:“ 貂蝉 在车上,遥见 吕布 于稠人之内,眼望车中。”
[挽梦锡机宜寺簿]甘心
(1) 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挽梦锡机宜寺簿]正论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挽梦锡机宜寺簿]胡然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郑玄 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盖某戏书,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挽梦锡机宜寺簿]骨相
(1).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形体、相貌。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久钦 江总 文才妙,自叹 虞翻 骨相屯。”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
(2).指花木枝干的姿态。 宋 杨万里 《芭蕉》诗:“骨相玲瓏透入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茅盾 《樱花》:“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
(3).内里;实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
[挽梦锡机宜寺簿]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宋代,张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