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可轩】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可轩]清可轩原文
石壁倚为斋,山阴此最佳。
屋中开画障,几上布诗牌。
通气迎眸润,却炎无汗揩。
忘言宜习静,何事惹吟怀。
[清可轩]诗词问答
问:清可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清可轩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清可轩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清可轩]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二
[清可轩]参考注释
[清可轩]石壁
有相当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悬垂的悬崖或峭壁
[清可轩]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清可轩]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清可轩]画障
亦作“ 画鄣 ”。1.画屏。 唐 王勃 《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唐 张鷟 《游仙窟》:“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
(2).指如画的自然景色。 前蜀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 闽 山画障中。”
[清可轩]诗牌
(1).用以题诗的木板。 宋 王安石 《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酒保道:‘解元借笔砚,莫不是要题诗赋?却不可污了粉壁。本店自有诗牌。若是污了粉壁,小人今日当直,便折了这一日日事钱。’”
(2).指题上诗的木板。 清 厉鹗 《王蒻林司勋邀游惠山访愚公谷》诗之一:“ 二泉亭 下看诗牌,转入萧森秀嶂街。”
(3).韵牌。刻诗韵上下二平声为纸牌式,每韵一叶,总三十叶,山游分韵,人取一叶,吟以用韵。见 明 屠隆 《考槃馀事·韵牌》。 清 秋瑾 《东风第一枝·雪珠》词:“儘围炉闲理诗牌,瘦了梅花人面。”
(4).文人游戏,各以牌分取杂字,缀成韵语,是牌亦曰诗牌。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近士大夫竞以诗牌集字,牵凑无理,或至刻之集中,尤可笑。”
[清可轩]通气
(1) 使空气畅通;通风
(2) 互通消息;交换意见
[清可轩]迎眸
(1).触目,满眼。《水浒传》第十九回:“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 览毕,知是咏绣毬花所作。”
(2).犹迎面。 清 汤春生 《夏闺晚景琐说》:“ 徐 手携碧纱团扇,迎眸一笑,先入香幃,金钩戛声,细若碎玉。”
[清可轩]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清可轩]习静
亦作“ 习靖 ”。靖、静古通。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大过》:“奇适无耦,习靖独处。”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 回:“原来这所房子,是 继之 祖老太爷晚年习静之处。”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暑天宜习静,愿你们多写作。”
[清可轩]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清可轩]吟怀
作诗的情怀。 唐 杜荀鹤 《近试投所知》诗:“白髮随梳落,吟怀説向谁?”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春》诗:“天随野色遥,山与吟怀清。” 元 赵善庆 《忆王孙·寻梅》曲:“横斜数枝僧寺侧,动吟怀。” 清 华嵒 《辛酉题古木泉石图》诗:“诚可覊游目,况復达吟怀。”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