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原文
新蒲刺绿微微出,弱柳薰黄渐渐浓。
琼岛入来白塔影,回瞻错认北高峰。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诗词问答
问:《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参考注释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微微
(1)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微微风簇浪。——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 微贱
微微小子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弱柳
柔细的柳条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渐渐
(1) 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
渐渐透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
渐渐落吾杖底。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了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琼岛
海南岛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入来
来到;进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至 后汉 明帝 时,西域道人入来 洛阳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上》:“见两个着皂衫的,一似虞侯、府干打扮,入来舖里坐地。”《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张主管 开了房门,那人蹌将入来,闪身已在灯光背后。”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白塔
(1).亦作“ 白墖 ”。白色的佛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求那跋摩》:“是时天景澄朗,道俗哀叹,仍於其处起立白塔。” 宋 苏轼 《赴岭表过金陵蒋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诗:“独望 钟山 叫 宝公 ,云间白塔似孤鹤。”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二:“出门望白墖,但觉襟袖润。” 秦牧 《艺海拾贝·鲁班的妙手》:“ 北京 的白塔,破裂了也只有他下凡了才能修补。”
(2).古地名。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 环 之会下 濮州 ,战 白塔 ,救 寧 陵 襄邑 ,击 李希烈 陈州 城下,公常在军间。”
(3).山名。《清文献通考·兵三》:“詔会议寻议定於 白塔山 及九门各设礮五座,竪旗杆五,遇有警急,声礮为号;杆上昼则悬旗,夜则点灯, 白塔 鸣礮则九门皆应之。”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回瞻
犹回望。 唐 韦应物 《酒肆行》:“迴瞻丹凤闕,直视 乐游苑 。” 明 王世贞 《过维阳有怀子相》诗:“迴瞻 大江 水,极眺 黄河 流。”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错认
错误地分辨、认识。《唐律疏议·杂律·错认良人为奴婢》:“诸错认良人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词有‘悔当初错认你心同竝蒂莲,到今朝方知你心不同如其面’之句。”
[太液池泛舟游览遂至画舫斋·其三]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