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_何真 | 元代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作者:何真 朝代:元代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原文

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

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

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

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诗词问答

问:《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的作者是谁?答:何真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真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真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2. 诗题,清罗学鹏编《广东文献》三集卷九《何忠靖集诗》无“师”字。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参考注释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鼎沸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图存

为生存而努力

图存而不得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忠义

(1) 忠心和义气

忠义之士

(2) 指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表彰忠义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安边

安定边境。《汉书·赵充国传》:“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捬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 唐 权德舆 《送灵武范司空》诗:“上略在安边, 吴 钩结束鲜。”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制》:“迨予践祚之初,首发安边之策。假我号令,成汝奸谋。”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万人敌

(1).战胜万人之术。指兵法。《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 战国 时 赵 人 藺相如 无缚鷄之力,于 澠池 会上,覷 秦 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丈夫当学万人敌,一书一剑将何为。”

(2).指勇力可敌万人。《三国志·魏志·程昱传》:“ 刘备 有英名, 关羽 、 张飞 皆万人敌也, 权 必资之以御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 黑寡 、 暮未 二渠,皆万人敌。”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尺五天

(1).比喻离帝王极近。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宋 范成大 《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怱怱忽过白鸥边。” 元 王恽 《直中书省》诗:“紫禁彤庭尺五天,沉沉碧綺锁秋烟。”

(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北溟水击三千里,南斗云开尺五天。”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宣布

公之于众

宣布大赦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国政

(1).国家的政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罕氏 常掌国政。”《汉书·匡衡传》:“ 衡 位三公,辅国政。”《旧唐书·牛徽传》:“及 茂贞 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杜预 注:“国政,正卿。”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贤劳

劳苦;劳累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真心

(1) 不含欺诈或欺骗的

(2) 心意真实恳切

真心诚意地想娶她为妻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 *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臣节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老更

宋 范仲淹 有《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参见“ 三老五更 ”。

,

  • 【戏题】_白县尹 | 元代
  • 【戏题】_白县尹 | 元代 >> 【戏题】_白县尹 | 元代...

  • 【送周伯昂兵革后归义兴】_虞堪 | 元代
  • 【送周伯昂兵革后归义兴】_虞堪 | 元代 >> 【送周伯昂兵革后归义兴】_虞堪 | 元代...

  • 【次韵送虞伯生使蜀降香】_李源道 | 元代
  • 【次韵送虞伯生使蜀降香】_李源道 | 元代 >> 【次韵送虞伯生使蜀降香】_李源道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