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作者:仇远 朝代:宋代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原文
东卢山下义门中,弘开讲席招蜀翁。
主人择客又择主,童蒙求我我求童。
俊杰识时审出处,道义结交全始终。
惟应上墓似庞老,便合移家随葛公。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诗词问答
问: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仇远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 书法图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书法作品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参考注释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义门
(1).旧谓尚义的门族。《新唐书·孝友传·裴敬彝》:“曾祖 子通 , 隋 开皇 中以太中大夫居母丧,哭丧明,有白乌巢冢樾。兄弟八人皆有孝名,詔表门闕。世谓义门 裴氏 。”
(2).旧时为表彰尚义之家而建立的牌坊。《宋史·孝义传·陈兢》:“ 伯宣 子 崇 为 江州 长史,益置田园,为家法戒子孙,择羣从掌其事,建书堂教诲之。 僖宗 时尝詔旌其门, 南唐 又为立义门,免其徭役。”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开讲
(1)
(2) 开始演讲、讲课或开始说书
(3) 即[起讲]。八股文规定格式里第三股的文字,共四句,为议论开始的部分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童蒙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义:“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训》:“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於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民尚童蒙,机心不动。”
(2).指无知的儿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边》诗:“散诞都由习,童蒙剩懒散。”《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在麻之蓬。” 清 钱谦益 《母李氏仍前赠》:“事夫篤疾之餘,训子童蒙之日。”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俊杰
才智杰出的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识时
见“ 识时务 ”。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道义
道德和正义
道义上的支持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结交
与人交际往来,联络友谊
结交各种各样的妇女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始终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上墓
扫墓。 宋 王溥 《唐会要·寒食拜埽》:“ 开元 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勅:‘寒食上墓,礼经无闻,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展孝思?宜许上墓。’” 明 张萱 《疑耀·上墓设乌饭》:“余里中上墓,皆以清明、重阳二节。独清明上墓,必以乌饭。”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移家
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
仇远,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