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澹怀堂】_乾隆 | 清代

【题澹怀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澹怀堂]题澹怀堂原文

佳境又殊昔,名山不厌春。

契怀惟是澹,触目总无尘。

岩壑赏今趣,诗书晤古人。

虽然敢耽静,问政亦频频。

[题澹怀堂]诗词问答

问:题澹怀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澹怀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澹怀堂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澹怀堂]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

[题澹怀堂]参考注释

[题澹怀堂]佳境

美好的境界

渐入佳境

[题澹怀堂]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题澹怀堂]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题澹怀堂]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题澹怀堂]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题澹怀堂]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题澹怀堂]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题澹怀堂]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题澹怀堂]问政

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来謁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 九疑山 。”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政暇论文,文餘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题澹怀堂]频频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相当于[屡次]、[连续多次]

频频举杯

,

  • 【翠籁亭】_乾隆 | 清代
  • 【翠籁亭】_乾隆 | 清代 >> 【翠籁亭】_乾隆 | 清代...

  • 【初游胜果寺】_乾隆 | 清代
  • 【初游胜果寺】_乾隆 | 清代 >> 【初游胜果寺】_乾隆 | 清代...

  • 【山行】_乾隆 | 清代
  • 【山行】_乾隆 | 清代 >> 【山行】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