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苏应槐】_何其伟 | 明代

【寄苏应槐】作者:何其伟 朝代:明代

[寄苏应槐]寄苏应槐原文

投分良非少,知音谁复多。

君饶幼妇调,吾奈老狂何。

聚首惊霜鬓,相携踏雪歌。

兰芽新茁玉,行矣听鸣珂。

[寄苏应槐]诗词问答

问:寄苏应槐的作者是谁?答:何其伟
问:寄苏应槐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苏应槐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何其伟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其伟

[寄苏应槐]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苏应槐]参考注释

[寄苏应槐]投分

情投意合

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周书·史宁传》

虽然是老妻少夫,但很投分,祝福他们吧!

[寄苏应槐]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寄苏应槐]幼妇

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 幼妇碑 ”。

[寄苏应槐]聚首

犹碰头;聚会。 宋 苏舜钦 《诣匦疏》:“然民情汹汹,聚首横议,咸有忧悸之色。” 明 曹学佺 《八月朔日予返白下》诗:“此别纷纷难聚首,天涯那许梦魂闲?” 清 查礼 《八声甘州》词:“有几番,天涯聚首;有几番,弹泪别西东?” 清 吴樾 《与同志某君书》:“前在 兽居村 聚首一日夜,彼此各抒所见。”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他在 唐山 工业学校肄业,离家很远,只有年假暑假,我们才能聚首。”

[寄苏应槐]霜鬓

亦作“ 霜髩 ”。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 宋 苏轼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 清 姚潜 《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

[寄苏应槐]相携

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东观汉记·邓禹传》:“ 禹 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

见“ 相携 ”。

[寄苏应槐]踏雪

行走在雪地上

踏雪寻梅

[寄苏应槐]兰芽

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 金 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 清 全祖望 《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参见“ 芝兰玉树 ”。

[寄苏应槐]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

  • 【送内弟蒋时雍南归四首·其三】_江源 | 明代
  • 【送内弟蒋时雍南归四首·其三】_江源 | 明代 >> 【送内弟蒋时雍南归四首·其三】_江源 | 明代...

  • 【游仙诗】_田汝悚 | 明代
  • 【游仙诗】_田汝悚 | 明代 >> 【游仙诗】_田汝悚 | 明代...

  • 【古塞上曲七首·其七】_沈鍊 | 明代
  • 【古塞上曲七首·其七】_沈鍊 | 明代 >> 【古塞上曲七首·其七】_沈鍊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