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原文
老笔倦场屋,今年方自如。
无为堕丹墨,可便废诗书。
妙质嗟谁似,修涂记此初。
摩挲和氏璧,吾语亦礛诸。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周孚
问: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老笔
老练娴熟的笔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场屋
谷场上的小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有人见黑狐醉卧场屋中。” 王厚礼 王可祥 《一个做了三年生产规划的合作社》:“除了搞好田间生产以外,又抽出两千多劳动日参加了其他基本建设,例如填大场、盖场屋、筑坝、开渠、作豆腐、推粉等。”
(1).戏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场屋》:“场屋者,於广场之中而为屋,不必皆开科试士之地也……故戏场亦谓之场屋。”
(2).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名高场屋已得雋,世有龙门今復登。”《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 景庄 老於场屋,每被黜,母輒挞 景让 。” 胡三省 注:“ 唐 人谓贡院为场屋,至今犹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
(3).引申指科举考试。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或门 * 坠者,继其絶以第之;或场屋衰晚者,哀其穷以与之。” 阿英 《艺术家的故事·重塑杜甫像》:“经过一年多,突然有一个久困场屋、靠‘捻小像’为生的儒生来应募。”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自如
(1) 没有障碍地;不受约束地
(2) 活动或操作灵活自然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丹墨
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宋 苏轼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姦彊。” 宋 黄庭坚 《与徐彦和》:“所寄诗文,久乃得。熟观之,极见琢磨之功。奉想丹墨之暇,左右经史时,以古人用心处,一浣刀笔之尘也。” 清 金农 《蔡七舍人端削牍寄予因答来贶》诗:“丹墨校无恙,寒暄慎独居。”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可便
(1).便,就。可,助词,无义。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但要你用心儿把守得安然,你可便只愁陞,不愁贬。”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收拾些金银财宝,悄地交付了你,可便先到 洛河 边,寻下一隻小船。”
(2).犹言可要。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誓将那鲸鯢来尽吞,只将这边关守紧,你可便捨一腔热血报明君。”
(3).岂能。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虽然道贫穷富贵生前定,不倈,喒可便稳坐的安然等?”
(4).戏曲衬字,无义。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则俺那青春子,何年可便甚日回?”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其实可便消不得你这娇儿和 * ,我其实可便顾不得你这穷亲泼故。”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妙质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修涂
见“ 修途 ”。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和氏璧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其二]礛诸
见"礛?"。
周孚,宋代,送陈唐卿尉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