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作者:卢纶 朝代:唐代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原文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词问答
问: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的作者是谁?答:卢纶
问: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卢纶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纶
全唐诗:卷280_48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参考注释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钟陵
即 钟山 。 唐 李绅 《过锺陵》诗:“ 龙沙 江尾抱 钟陵 ,水郭村桥晚景澄。”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曲:“霾沉星汉,鬱葱紫气带 钟陵 。”参见“ 钟山 ”。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飞观
高耸的宫阙。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阳榭外望,高楼飞观。”《文选·曹植<杂诗>之六》:“飞观百餘尺,临牗御櫺轩。” 李善 注引《尔雅》:“观,谓之闕。” 李周翰 注:“观,楼也。” 宋 柳永 《仙吕宫·倾杯乐》词:“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閬苑。”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晨霞
朝霞。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朝日晨霞兮赩红壁,仰望泬寥兮数千尺。”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晨霞出没弄丹闕,春雨依微自 甘泉 。”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中轩
轩中。轩,有窗槛的长廊。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景落中轩坐,悠悠望城闕。”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金琼
黄金和美玉。比喻珍贵之物品。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卖眼》:“《观美女诗》序云:卖眼香屏之中,弄姿渌水之侧。及桃李之芳年,轻金琼之重体。”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凝远
凝重深远。《陈书·萧允传》:“ 允 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新唐书·宋璟传》:“ 璟 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次早,果有褒衣巍冠、瑶琚玉佩者七人至,皆风度凝远,气象超凡。”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触物
接触景物、事物。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树色
树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暉。”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鐘声带夕阳。”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题》套曲:“千巖万井,见树色江光,须臾龙变云蒸,出岫无心。”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潋滟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荡漾
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木华《海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绛帐
《后汉书·马融传》:“ 融 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絳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李商隐 《过故崔兗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诗:“絳帐恩如昨, 乌衣 事莫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六:“ 孔 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絳帐启宗风。”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华缨
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文选·鲍照<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 李善 注:“《七启》曰:‘华组之缨。’”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纸尾勤勤问姓名,禁林依旧玷华缨,莫惊书録称臣 向 ,便是当年 刘更生 。”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慙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山阴兴
指访友、会友的兴致。 唐 卢纶 《上巳日花楼宴》诗:“徒记 山阴 兴,祓禊乃为荣。”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颇讶 王子猷 ,忽起 山阴 兴。” 宋 黄庭坚 《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更有 山阴 兴,能无 秦 復陶。”参见“ 山阴乘兴 ”。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祓禊
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 薛君 《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笃 《祓禊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刘桢 《鲁都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 南朝 梁 刘昭 注:“ 蔡邕 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 唐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 黄河 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珂珮晨閒,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卢纶,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