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号前一日作】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拆号前一日作]拆号前一日作原文
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稚子欢迎先入梦,从兵结束待还家。
食眠屡失身多病,忧愧相乘发易华。
隔日寄声为薄具,石榴应有未开花。
[拆号前一日作]诗词问答
问:拆号前一日作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拆号前一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陆游拆号前一日作 书法图
拆号前一日作书法作品
[拆号前一日作]参考注释
[拆号前一日作]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拆号前一日作]随处
到处;处处
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松树的风格》
[拆号前一日作]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拆号前一日作]断梗飞蓬
见“ 断梗飘蓬 ”。
[拆号前一日作]但可
犹言只须。《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及 会 白 邓艾 不轨, 文王 将西, 悌 復曰:‘ 钟会 所统,五六倍于 邓艾 ,但可敕 会 取 艾 ,不足自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红娘 曰:‘但可赴约,别有长话。’”
[拆号前一日作]稚子
幼儿;小孩子
稚子绕膝
[拆号前一日作]欢迎
(1) 高兴地迎接
僮仆欢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他们欢迎旅行的人们归来
(2) 诚心希望;乐意接受
张开双臂欢迎这个组的到来
[拆号前一日作]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拆号前一日作]从兵
(1).归顺的军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将 陈留 之众,据 陈留 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舍 陈留 南城门上,因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 秦 。”
(2).亲随的兵卒。《后汉书·刘玄传》:“於是 禄 ( 谢禄 )使从兵与 更始 共牧马於郊下,因令縊杀之。”
[拆号前一日作]结束
(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拆号前一日作]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拆号前一日作]失身
(1) 指女子丧失贞操
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2) 失去操守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3) 身子失去控制
失身坠崖
(4) 丧失生命
臣不密则失身
[拆号前一日作]忧愧
忧伤或忧虑而且羞愧。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 唐 白居易 《适意》诗:“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冰心 《寄小读者》二:“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
[拆号前一日作]相乘
(1) 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过分制约和排斥的反常变化,来说明一脏偏亢、导致另一脏偏虚的病理。如肝气过亢可乘袭脾胃
(2) 交互侵袭(乘,趁,意为侵袭)
兵旱相乘。——贾谊《论积贮疏》
(3) 运算方法中的一则
[拆号前一日作]隔日
中间隔一天
隔日我再来
你隔日到我这儿来拿东西
[拆号前一日作]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拆号前一日作]薄具
不丰盛的肴馔。多用为谦辞。《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脩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兮幸临。” 李善 注:“具,肴饌也。” 宋 司马光 《明日雨止复招子骏尧夫游南园》诗:“更与二三头白友,试携薄具上高臺。” 宋 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诗:“隔日寄声为薄具,石榴应有未开花。”
[拆号前一日作]石榴
亦作“ 石留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 鄴下 ,亦当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东州 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 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 洛中 。” 宋 苏舜钦 《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 陈维崧 《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拆号前一日作]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拆号前一日作]开花
(1) 植株花朵绽开,比喻出现好的事物或局面
这棵百合早开花了
荒漠开花
(2) 比喻经验传开或事业兴起
先进技术全面开花
(3) 像花那样散开
高射炮火遍地开花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