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武昌南楼】作者:张埴 朝代:宋代
[春日武昌南楼]春日武昌南楼原文
客上高楼春已非,山花无语野禽啼。
未论老子从前事,且看涪翁以后题。
汴水悠悠云尽处,襄州漠漠月明西。
登临岂是为行乐,试倚长风听鼓鼙。
[春日武昌南楼]诗词问答
问:春日武昌南楼的作者是谁?答:张埴
问:春日武昌南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埴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埴
[春日武昌南楼]参考注释
[春日武昌南楼]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春日武昌南楼]山花
(1).山间野花。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 唐 杜甫 《早花》诗:“腊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开。” 金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陈毅 《枣园曲》:“喜四面山花无数,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诗词大国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春日武昌南楼]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春日武昌南楼]野禽
(1).指野生的鸟。 汉 路乔如 《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清 陈炳 《寻马山人不遇》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2).泛指野生的鸟兽。《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彖飞 诗渐倾於政事,盖知革命将兴,不期而感,犹野禽之识地震也。”
[春日武昌南楼]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春日武昌南楼]前事
过去的事情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
[春日武昌南楼]涪翁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春日武昌南楼]以后
比现在或所说的时间晚的时间
从今以后
自此以后。——《后汉书·张衡传》
[春日武昌南楼]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春日武昌南楼]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春日武昌南楼]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春日武昌南楼]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春日武昌南楼]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春日武昌南楼]风听
(1).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臚言於市,辨祆祥於謡,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 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2).由传闻而得知的消息。《宋书·臧质传》:“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恧《緇衣》好贤之美,敢希《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魏书·广陵王羽传》:“然五局所司,专主刑狱,比闻诸风听,多论五局不精。”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其下或及神怪,时有目覩,不乃得之风听,而不刻意构画其事。”
[春日武昌南楼]鼓鼙
亦作“ 鼓鞞 ”。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遣六军兵马使 张知节 、 乌崇福 、羽林军使 长孙全绪 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 韩公堆 ,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唐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云西。”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宋代,张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