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作者:李大来 朝代:宋代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原文
梅发江村觅句天,先生策杖到花前。
款门有客真能事,为幻精神若个边。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李大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2. 宋杨万里《杨文节公文集》卷首附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觅句
亦作“覔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牀。”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刘昭禹》:“﹝ 刘昭禹 ﹞尝与人论诗曰:‘五言如四十箇贤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覔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盖。但精心求之,必获其宝。’” 宋 杨万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词场君擅倾城色,诗社儂凋觅句鬚。”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策杖
拄杖。也称杖策。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 注:“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款门
(1).敲门。《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景公 饮酒,夜移于 晏子 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一日,有道人状貌甚伟,款门求见。”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庵。款门入,盖皆石壁环焉。”
(2).犹款塞。 明 唐顺之 《南征歌》:“军书插羽速星奔, 邛 僰 夷王尽款门。”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能事
(1) 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长的本事
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能干
此人果真能事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其二]个边
那边。 唐 杜甫 《哭李尚书之芳》诗:“秋色凋春草,王孙若箇边。” 明 夏完淳 《武塘元日和篆鸿》:“ 汉 国河山在,春风若箇边。”
宋代,李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