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作者:苏过 朝代:宋代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原文
性不事轩冕,敢从公卿游。
田歌扣牛角,谁意乐府求。
公有三岛客,凛然气横秋。
赋诗两未厌,卒岁当优悠。
越吟何太早,言寻丘壑幽。
但恐元龙笑,汲汲谋田畴。
寄语玉涧友,达人遗乘流。
拄笏看西山,不妨兹唱酬。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诗词问答
问:《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的作者是谁?答:苏过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过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过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注释
1. 押尤韵
2. 曲水贾文元公园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参考注释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不事
(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
(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 ,五万家 云阳 ,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 万年 丞 源邃 不事, 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田歌
农歌。 唐 温庭筠 《寄河南杜少府》诗:“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和烟江迭嶂图》:“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宋 戴昺 《四月即景》诗:“茶歌纔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牛角
牛的角,也指用其做成的号角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意乐
快乐,乐趣。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彤彤寳塔,既等法华之座;峨峨长表,更同意乐之国。”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胥疏退惰之中,功名絶纪;蹇产病昏之后,意乐全销。”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公有
属于两人以上所共有或公家所有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凛然
(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之一:“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六篇:“他( 曾补人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吧?”
(3).形容老气。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卒岁
(1) 度过一年
聊以卒岁
(2) 全年
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优悠
(1).悠闲舒适。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刘原甫游乐郊赠同游》:“优悠民亦康,何必苦吏为?” 明 李东阳 《习隐》诗之十四:“古来乐天意,每与忧世偕。优悠无已大,及我鬢末衰。”
(2).谓悠闲地居其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得旨予告,驰驛还乡,优悠林下,每日训课儿孙之暇,同里中父老饮酒赋诗。”
(3).从容不迫。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四诗娄苑》:“制度兴废,於焉而究;风俗污隆,於焉而考。随其门目,粲然可观,吟哦讽味,浸润优悠。”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越吟
战国 时 越 人 庄舄 仕 楚 ,爵至执珪,虽富贵,不忘故国,病中吟 越 歌以寄乡思。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后因以喻思乡忆国之情。 唐 郎士元 《宿杜判官江楼》诗:“叶落觉乡梦,鸟啼惊 越 吟。”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优游食足,敢陈 楚 些之穷;衰疾土思,但抱 越 吟之苦。” 明 姚潜 《过旧县再和南平韵》:“惟我耽 吴 酒,何人不 越 吟?”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元龙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汲汲
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
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礼记·问丧》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田畴
(1).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孙希旦 集解引 吴澄 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汉 贾谊 《新书·铜布》:“铜布於下,採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穀不为则邻於饥。”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慙种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
(2).指封地。《韩诗外传》卷三:“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羣臣。”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我实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畴。”
(3).指农业。《南齐书·州郡志上》:“ 鬱州 在海中,周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
(4).田官。《文子·自然》:“昔 尧 之治天下也,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奚仲 为工师。”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乘流
(1).顺着水流。 汉 枚乘 《七发》:“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南史·梁武帝纪上》:“四更中无雨而水暴长,众军乘流齐进。”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2).指顺应社会潮流。 汉 贾谊 《鵩鸟赋》:“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 唐 崔曙 《送薛据州之宋州》诗:“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3).谓凭借江河。流,水流,河流。《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 吴蜀 二贼,非徒白地小虏、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与中国争衡。”
(4).犹乘舟。 唐 李白 《姑熟溪》诗:“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唐 薛能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诗:“驱马復乘流,何时发 虎丘 ?”
(5).谓继承传统。《文选·扬雄<长杨赋>》:“逮至 圣文 ,随风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李善 注:“随风乘流,言顺从 高祖 之风流也。”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拄笏
见“ 拄笏看山 ”。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贾文元公园)·其四]唱酬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宋代,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