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画竹】_陈谟 | 元代

【题画竹】作者:陈谟 朝代:元代

[题画竹]题画竹原文

凤尾翛翛雨外分,武公风致少能群。

七贤最有山王达,底事延平咏五君。

[题画竹]诗词问答

问:题画竹的作者是谁?答:陈谟
问:题画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题画竹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陈谟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谟

[题画竹]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题画竹]参考注释

[题画竹]凤尾

(1).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唐 皮日休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

(2).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唐 黄滔 《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

(3).指凤尾草。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

(4).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红楼梦》第二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参见“ 凤尾竹 ”。

(5).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剪灯馀话·凤尾草记》:“ 祖 中庭植凤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啸其侧。”参见“ 凤尾蕉 ”。

(6).即凤尾笺。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参见“ 凤尾牋 ”。

(7).古琴尾部的美称。 南唐 李煜 《书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餘煖在檀槽。”《红楼梦》第八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题画竹]翛翛

(1) 羽毛残破的样子

(2) 象声词。形容虫蚁密集、振翅疾飞声

扑面漫漫黑,翛翛神鬼惊。——《西游记》

(3) 形容清凉

但见青松满径,凉气翛翛,炎暑全无。——《水浒传》

[题画竹]风致

(1).风度品格。《新唐书·崔远传》:“子 远 ,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 清 龚自珍 《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2).风韵。指容颜姿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 阿纤 ﹞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

(3).形容姿态美好。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果然好个俊雅书生,远观那样风致,近看还不知怎么样风流。”《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 ,飘飘艷艷,何等风致。”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风味;情趣。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鲁直 与 方蒙 书:‘顷 洪 甥送令嗣二诗,风致洒落,才思高秀。’”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他恋着蓬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 杨朔 《画山绣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 桂林 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5).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越国夫人 王氏 , 端献王 妇, 王审琦 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禹锡诗》:“﹝ 刘禹锡 诗﹞宛有 六朝 风致,尤可喜也。” 胡适 《<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 * ,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6).轻薄;轻浮。 清 李渔 《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 视女亦风致,遂与谐笑。”

[题画竹]能群

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荀子·王制》:“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荀子·君道》:“君者,何也?曰:能羣也。”

[题画竹]七贤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题画竹]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题画竹]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题画竹]五君

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 、 嵇康 、 刘伶 、 阮咸 、 向秀 。 南朝 宋 颜延之 因贬官 永嘉 太守,怨愤而作《五君咏》以自况。五君皆“竹林七贤”人物。“七贤”中惟 山涛 王戎 二人显达,故 延之 弃而咏。 宋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

  • 【海峰亭诗】_杨维桢 | 元代
  • 【海峰亭诗】_杨维桢 | 元代 >> 【海峰亭诗】_杨维桢 | 元代...

  • 【太常引】_马熙 | 元代
  • 【太常引】_马熙 | 元代 >> 【太常引】_马熙 | 元代...

  • 【访田德远】_李昱 | 元代
  • 【访田德远】_李昱 | 元代 >> 【访田德远】_李昱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