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作者:张镃 朝代:宋代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原文
羽帔褊褼下赤城,烧松秃兔气尤清。
书成胝手怜心苦,神护頳肩觉担轻。
万笈云签来北阙,一朝宝翰得东明。
明年我欲仙游去,要听岩扃晓诵声。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诗词问答
问:《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参考注释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羽帔
以羽毛制作的披肩。为神仙或道士所用。 唐 许浑 《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诗:“欲求真诀恋禪扃,羽帔方袍尽有情。”《云笈七籤》卷九七:“羽帔扇翠暉,玉佩何鏗零。”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褊褼
(1).衣服飘扬貌。《集韵·平先》:“褊,褊褼,衣皃。”
(2).引申为飘逸飞翔貌。 陈鼎 《邵飞飞传》:“ 邵飞飞 《薄命词》:‘鶼鶼比翼两相依,文彩褊褼世所稀。谁料风涛生 洛浦 ,鎩翎又逐野鷄飞。’”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云签
道家的典籍。 宋 李彭老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词:“縹简云籤,人间一点尘无。緑深门户啼鹃外,看堆牀、宝晋图书。” 元 虞集 《寄贺吴宗师七十寿旦》词:“簪花当日今谁是,试向云籤閲旧章。”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宝翰
皇帝的手迹。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仁宗皇帝御笔》:“院判 蒋恭靖 公 用文 ,家藏宝翰一巨册,乃 恭靖 在太医院时, 仁宗 皇帝居东宫示病症取药御笔也。”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东明
《初学记》卷十引《神异经》:“东方 东明山 有宫,青石为墙,面一门,门有银牓,以青石碧鏤,题云‘天地长男之宫’”。后因以“东明”代指东宫。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故右卫率府翊卫 安定 梁錡 ……騑驂西掖,出入东明。”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三宫迭矩深邦本,两曜重光炳帝庭。自古东明陪出日,祗今南极是前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七》:“ 艾轩 林公 光朝 诗不多,别为体,压卷如《东宫生日》诗颇富丽。其诗曰:‘北闕云为堞,东明玉作宫。’”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仙游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 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岩扃
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处。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巖扃。” 宋 杨万里 《入峡歌》:“云去云来遮巖扃,忽然褰云露山脚。” 明 高启 《萧炼师鸾窠绝顶丹房》诗:“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巖扃。” 郑泽 《杂诗答钝庵》之五:“ 象罔 得真詮,巖扃守元素。”
宋代,张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