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水如鉴】作者:崔颢 朝代:唐代
[澄水如鉴]澄水如鉴原文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澄水如鉴]诗词问答
问:澄水如鉴的作者是谁?答:崔颢
问:澄水如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澄水如鉴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崔颢的名句有哪些?答:崔颢
[澄水如鉴]崔颢澄水如鉴 书法图
澄水如鉴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30_37
[澄水如鉴]参考注释
[澄水如鉴]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澄水如鉴]上善
至善。《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十一:“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见贤必亲,法上善於礼文。”
[澄水如鉴]洁白
(1) 品行清白純正
(2) 純白
洁白的雪
[澄水如鉴]全德
(1).道德上完美无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桓荣传论》:“而 佚 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李贤 注:“全德言无玷缺也。”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三:“终始为全德,生荣没也荣。” 胡适 《<三侠五义>序》:“向来小说家描写英雄,总要说的他像全德的天神一样,所以读者不能相信这种人材是真有的。”
(2).全部特性。 清 戴震 《原善》:“通天地之全德,其见於思乎!”
[澄水如鉴]澄清
(1) 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后方可用来灌溉禾苗
(2) 另见 chéngqīng
[澄水如鉴]浇浮
(1).犹浇薄。指社会风气浮薄。 南朝 齐武帝 《吉凶条制诏》:“三季浇浮,旧章陵替。” 唐 李庆馀 《行路难》诗:“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下俗浇浮甚,中华礼乐无。”《明史·周洪谟传》:“士风浇浮,请復 洪武 中学规。”
(2).浮薄不忠厚的人。《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朕方崇奬廉退,惩抑浇浮。”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陛下悬爵位,本待贤良,今命浇浮,恐非惩劝。”《金史·章宗纪二》:“ 蛮都 浇浮人也,升之可乎?与其任浇浮,孰若用淳厚。”
[澄水如鉴]不挠
见“ 不橈 ”。
[澄水如鉴]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澄水如鉴]高鉴
亦作“ 高鑑 ”。敬词。称他人对事物的明察。《宋书·南郡王义宣传》:“此则丹心微款,未亮於高鑑,赤诚幽志,虚感於平日。”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未知高鉴,缘何识本?”
见“ 高鉴 ”。
[澄水如鉴]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澄水如鉴]陆沉
(1) 陆地沉没
(2) 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澄水如鉴]相临
相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 汉 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閒,犬牙相临。” 司马贞 索隐:“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宋 朱熹 《延和奏札》之三:“上下相临,转相逼迫。”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十章二》:“一国之人,为臣为民,其分之相临,情之相比,事之相与,则上下、左右、前后尽之矣。”
[澄水如鉴]廉慎
清廉谨慎。《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廉慎方雅,习于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慝其情。”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滕王 婴 蒋王 暉 皆不能廉慎。”《明史·忠义传三·文昌时》:“又 文昌时 , 全州 举人。知 临淄 县,以廉慎得民。”
[澄水如鉴]家政
(1) 家中的事务
(2) 有关家庭生活的知识
[澄水如鉴]流芳
流传美名
流芳百世
万古流芳
[澄水如鉴]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唐代,崔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