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卧龙山】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题卧龙山]题卧龙山原文
涪翁幾日客,遗墨徧苍崖。
作吏今三月,偷闲始一来。
雲归就簷宿,江怒触山迴。
更欲窮幽赏,城头叠鼓催。
[题卧龙山]诗词问答
问:题卧龙山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题卧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题卧龙山]参考注释
[题卧龙山]涪翁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题卧龙山]遗墨
死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
[题卧龙山]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题卧龙山]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题卧龙山]偷闲
(1) 抽空
忙里偷闲
(2) 〈方〉∶偷懒;闲着
[题卧龙山]一来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题卧龙山]触山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后以“触山”喻力大无穷。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鲁庄公 曰:‘ 鲍叔牙 挟忿而来,加以 宋 助, 南宫长万 有触山举鼎之力,吾国无其对手,两军并峙,互为犄角,何以御之?’”
[题卧龙山]城头
城墙的顶头;城楼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七律》
[题卧龙山]叠鼓
亦作“迭鼓”。 1.小击鼓;急击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李善 注:“小击鼓谓之叠。”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宋 范成大 《晚潮》诗:“东风吹雨晚潮生,迭鼓催船镜里行。”
(2).指击鼓声。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霏霏落雪看收麪,隐隐叠鼓闻舂糠。”《宋史·乐志十六》:“叠鼓鸣鼉,更问夜如何?”
曡鼓:重迭的鼓声。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曡鼓朝天去。” 宋 欧阳修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诗:“曡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