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墨工】作者:钱时 朝代:宋代
[赠墨工]赠墨工原文
客来投我一点漆,快汲清泉洗端石。
晴窗净几试一挥,错落精神光照日。
如此妙质奇复奇,变化纵横随所施。
可怜自有不自宝,日用纷纷谁得知。
愿言莫染荒唐辞,亦莫随俗供妍媸。
杂学支离二各载,汗牛充栋终何为。
由来此物自神圣,妙不可言那可尽。
分明宇宙在毫端,万古糊涂人不信。
[赠墨工]诗词问答
问:赠墨工的作者是谁?答:钱时
问:赠墨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钱时的名句有哪些?答:钱时
[赠墨工]钱时赠墨工 书法图
赠墨工书法作品
[赠墨工]参考注释
[赠墨工]点漆
乌黑光亮貌。《晋书·杜乂传》:“美姿容,有盛名於 江 左, 王羲之 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宋书·谢晦传》:“ 晦 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点漆。” 宋 辛弃疾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词:“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 清 吴趼人 《侠妓》:“席间见一妓,星眸点漆,樱唇绽红,丽人也。”
[赠墨工]清泉
清冽的泉水
[赠墨工]端石
端溪 石。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 端溪 所产,色青紫,质细,易发墨,为上等砚材。 宋 李之彦 《砚谱》:“ 李贺 有《端州青花石砚》诗云:‘暗洒 萇弘 冷血痕’,则谓鸜鵒眼,知 端 石为砚久矣。” 宋 苏易简 《砚谱》:“ 唐彦猷 云: 端 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鸜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节。”
[赠墨工]晴窗
亦作“ 晴牕 ”。明亮的窗户。 唐 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赠墨工]错落
交错地排列
苍松翠柏错落其间
[赠墨工]神光
(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赠墨工]照日
与日光相辉映。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北周 庾信 《杨柳歌》:“衔云酒盃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新唐书·马璘传》:“从 李光弼 攻 洛阳 , 史朝义 众十万阵 北邙山 ,旗鎧照日。”
[赠墨工]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赠墨工]妙质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赠墨工]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赠墨工]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赠墨工]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赠墨工]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赠墨工]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赠墨工]得知
从…知道
经最终调查,得知知识渊博的讲演者在此之前,已将其演说稿译成英文
[赠墨工]愿言
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赠墨工]荒唐
(1) 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
荒唐透顶
(2) 放荡
荒唐的生活
(3) 慌张
[赠墨工]随俗
随着习俗
入乡随俗
[赠墨工]妍媸
同“ 妍蚩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四体妍媸,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宋 苏轼 《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清 赵翼 《乡试届期分遣儿孙赴试》诗:“科场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观。” 茅盾 《子夜》八:“他( 冯云卿 )转脸仔细看着女儿,似乎把想像中的 刘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儿比较妍媸。”
[赠墨工]杂学
(1).杂乱的学说。《韩非子·显学》:“今兼听杂学繆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康》:“及观其所作,剽窃陈言,餖飣杂学,直可投诸溷厠,岂第覆酱瓿而已哉!”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文明小史》第十四回:“这两处考的全是杂学,甚么时务、掌故、天算、舆地之类无所不有。”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二七·杂家类序》:“以立説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
(4).杂乱地学。 宋 苏轼 《日喻》:“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於道。”
[赠墨工]支离
(1) 分散;残缺;没有条理
支离破碎
(2) 瘦弱;衰弱
[赠墨工]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又有徒党传习,日不 暇给,又其书汗牛充栋。——宋· 陆九渊《与林叔虎书》
[赠墨工]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赠墨工]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赠墨工]自神
(1).谓文艺杰作,传神出于自然,不靠刻意雕饰。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盖絶句之作,本於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采 ﹞善绘画及塑像,虽居官。輒为人塑画自神。”
(2).自我神化;故弄玄虚。《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新唐书·方技传·张果》:“晦乡里世繫以自神,隐 中条山 ,往来 汾 晋 间,世传数百岁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
[赠墨工]妙不可言
极其美妙,语言不足以表达其中的意蕴
[赠墨工]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赠墨工]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赠墨工]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赠墨工]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赠墨工]涂人
(1).普通人。 宋 曾巩 《咏史》之一:“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孟子·告子上》“好是懿德” 宋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性即理也,理则 尧 舜 至於涂人一也。’”
(2).路人;陌生人。 宋 苏洵 《苏氏族谱》:“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弔。喜不庆,忧不弔,则涂人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河南妇死》:“妇已妻千户某,饶于财,情好甚洽,视夫姑若涂人。”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虽较之 中国 父子贼恩,妇姑勃谿者转觉稍愈,然以骨肉至亲,不啻推远之若涂人。”
[赠墨工]不信
(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
宋代,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