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棹歌]棹歌原文
红叶碛边红叶飞,黄鱼沱上黄鱼肥。
百丈牵江怯西上,三巴迎客好东归。
[棹歌]诗词问答
问:棹歌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棹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棹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棹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七
[棹歌]参考注释
[棹歌]红叶
(1).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唐 杜牧 《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 西山 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2). 唐 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宋 晏几道 《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 清 龚自珍 《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产 丽华 。误随红叶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从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参见“ 红叶题诗 ”。
[棹歌]黄鱼
(1).鱼名。(1)鳣的别名。《尔雅·释鱼》“鱣” 晋 郭璞 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 江 东呼为黄鱼。” 唐 杜甫 《黄鱼》诗:“日见 巴东峡 ,黄鱼出浪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黄鱼,蜡鱼,玉版鱼。”(2)海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也称石首鱼、黄花鱼。《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侵虐百姓,彊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2).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二幕:“规定带几个客人,就只能带几个;多一条黄鱼都不能行的。” 沙汀 《航线》:“三个‘黄鱼’笔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黄的手指 * 着钮扣和衣领子。”
(3).指金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以为又提到那五十两黄金的事,赶紧表明,‘欠他那五条黄鱼,等我复业,生意发达了,一定还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这五条黄鱼,他就没想到我目前的困难。’”
(4).旧时 苏南 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里 南京 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苏曼殊 《绛纱记》:“此亦由於黄鱼学堂之害。”自注:“ 苏 俗称女子大足为黄鱼。”
[棹歌]上黄
崇尚黄色。上,通“ 尚 ”。《史记·封禅书》:“ 始皇 得水德,今 汉 受之,推始终传,则 汉 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按: 秦 为水德,据阴阳五行生克之说, 汉 代 秦 而兴,当为土德,土为黄色,故色尚黄。
[棹歌]百丈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棹歌]西上
(1).向西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称上。 唐 刘沧 《望未央宫》诗:“西上 秦 原见 未央 ,山嵐川色晚苍苍。” 唐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诗:“ 桂 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2).入门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宾,先据左位,表示尊重。《仪礼·聘礼》:“介皆与,北面西上。” 郑玄 注:“入门左之位也。”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王纲 ﹞与太守 古公 偕见直指使。 古公 自司马郎出守郡,执旧属礼,与公争西上。”
[棹歌]三巴
(1).古地名。 巴郡 、 巴东 、 巴西 的合称。相当今 四川 嘉陵江 和 綦江 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建安 六年, 鱼復 蹇允 白 璋 争 巴 名, 璋 乃改 永寧 为 巴郡 ,以 固陵 为 巴东 ,徙 羲 为 巴西 太守,是为 三巴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以 桓希 为 梁州 刺史,分命主将戍 三巴 以备之。” 胡三省 注:“ 三巴 , 巴郡 、 巴东 、 巴西 也。 杜佑 曰: 渝州 ,古 巴国 ,谓之 三巴 。以 閬 、 白 二水东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也。”
(2).多泛指 四川 。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遵 文翁 之遗训,学富 三巴 。” 明 施敬 《巴阳夜泊》诗:“独棹 三巴 夜,秋高片月孤。” 黄钧 《自成都归舟中作》诗:“久客 三巴 事可哀, 锦江 七月放船回。”
[棹歌]迎客
(1).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2).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 杜牧 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棹歌]东归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清代,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