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金洲吴处士·其二】作者:王汝玉 朝代:明代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挽金洲吴处士·其二原文
脱迹浮名外,游心太古先。
一经传后似,独行继前贤。
高致由泉石,清风表墓阡。
行人徒仰止,洒泪绿萝烟。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诗词问答
问:挽金洲吴处士·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问:挽金洲吴处士·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参考注释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脱迹
见“ 脱迹 ”。
亦作“脱跡”。谓脱略形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脱跡壮士场,甘心竖儒域。”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游心
(1).潜心;留心。《庄子·骈拇》:“駢於辩者,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 杨 墨 是已。”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虽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经术,动法 尧 舜 。”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及屏居山林,自幸尚有餘日,将以游心六籍,究贤圣之述作,鉴古今之沿革,以进其识而淑诸身。”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太古
最古老的时代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经传
(1) 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2) 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不见经传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独行
(1) 一个人走路
踽踽独行
(2) 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
独行其是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高致
崇高的人品或情趣
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三国演义》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泉石
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表墓
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明 何景明 《上作篇》:“兴劝赏之法,致式閭之敬,施表墓之恩,故立激励之方。” 郭沫若 《孔雀胆》附《资料汇辑》:“至若立碑表墓之事,则纵有心人亦不敢付诸行动也。”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仰止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姜夔 《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 孙中山 《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挽金洲吴处士·其二]洒泪
挥泪;落泪
二人洒泪而别
挽金洲吴处士,明代,王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