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况六言五首】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客况六言五首]客况六言五首原文
大矣哉十二卦,有义有用随时。
世故蓍草万变,心事梅花一枝。
[客况六言五首]诗词问答
问:客况六言五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客况六言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客况六言五首]参考注释
[客况六言五首]矣哉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哉]表示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啦]或[了吗]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灵怪矣哉。——明· 魏学洢《核舟记》
甚矣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客况六言五首]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客况六言五首]有用
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
食物对动物有用,湿润对植物有用
[客况六言五首]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客况六言五首]世故
(1)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老于世故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琐忆》
(2) 应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几句
(3) 生计
不治世故
(4) 世事变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闲
[客况六言五首]蓍草
别名[一枝蒿]、[锯草]。为菊科植物蓍( Achillea alpina L. )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江西等地。苦、辛、微温,有小毒。活血,祛风,定痛,解毒
[客况六言五首]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客况六言五首]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客况六言五首]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