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原文
甘凉称地瘠,民贫处穷边。
前者用武际,适遭灾歉连。
赈救不遗力,乃得运转旋。
去岁实大收,今春麦获全。
方伯兹奏报,稔可定大田。
额手为民庆,况无秋税牵。
元气庶因复,比户饱食眠。
幸哉大兵后,屡遇绥丰年。
总荷皇天慈,于我何有焉。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注释
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五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穷边
荒僻的边远地区。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穷边苦寒地,兵气相缠结。”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词:“穷边自足愁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张素 《吉长道中》诗:“客来远道奔驰苦,地入穷边感慨多。”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前者
所述两种情况的前一种;所述两物的前一物;所述的两人、两团体的前一人或前一团体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用武
(1) 动用或使用武力
(2) 发挥才干,施展本领
大有用武之地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灾歉
亦作“灾歉”。因灾害而歉收;灾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小民﹞遇有灾歉,则坐待賑济,或相率逃亡。比户荒凉,滔滔皆是。”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赈救
亦作“ 賑捄 ”。赈济救助。《太平广记》卷十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 宋 洪适 《薛良朋进职制》:“尔奉行不懈,賑捄有劳,顾不赏可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五:“顾既荒而賑救之也难,未荒而预备之也易。”《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到扎了营,大队人马进入城,立即开包来赈救,白银发哩几十担。”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遗力
犹馀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左思 奇才,业深覃思,尽鋭於《三都》,拔萃於《咏史》,无遗力矣。”《宋史·兵志九》:“今平居无事,朝夕虐之以教閲,使无遗力以治生事,衣食殫尽,憔悴无聊,缓急安得其死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后世通儒术士,竭其智数心思,考索推步,至无遗力。”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转旋
(1).须臾之间。《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日蚀东井,转旋且索,与既无异。” 颜师古 注:“转旋且索,言须臾之间则欲尽也。”
(2).变化。 明 刘基 《双燕离》诗:“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
(3).扭转,挽回。 明 张居正 《答南中提学御史耿楚侗书》:“惟虚平此心,不敢向人间作好恶耳,至於转旋之机,未免有迹非心是之判。” 清 薛福成 《书桐城程忠烈公遗事》:“卒之大局转旋,生民蒙福,公之成功甚伟。”
(4).犹斡旋。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且此次尽力共和,转旋内部,其功甚大,其事甚密。”
旋转;围绕而动。 汉 杜笃 《书槴赋》:“虽转旋而屈橈,时倾斜而反侧。”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五部曲娑勒擒豹歌》:“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转旋羣鸦鸣。”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头摇如转旋,唇动若抽牵。” 清 赵翼 《套驹》诗:“才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去岁
去年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春麦
春季播种的麦子。 唐 司空图 《书怀》诗:“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峯晴。” 宋 苏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两足谁言春麦短,城坚不怕秋涛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九年》:“内出正月所种春麦,并秀实坚好,与八九月所种无异。” 清 程瑶田 《与吴殿旸舍人书》:“ 瑶田 居北方久,见其种春麦者皆小麦。”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获全
得以保全。《后汉书·冯异传》:“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犹自以为不足。 孟之反 奔而殿,亦何异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昭宗 朝登庸,﹝ 陆希声 ﹞辞疾不就,出游 江 外,获全危难。” 梁启超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夫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而舟之获济也,而室之获全也,彼附舟与旅居者所得之利,则在能保生命也。”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方伯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奏报
(1) 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及时奏报
(2) 奏章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大田
(1) 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
(2) 指良田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额手
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比户
(1).家家户户。《魏书·李安世传》:“无私之泽,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积於比户矣。” 五代 李中 《献乔侍郎》诗:“九霄恩復降,比户意皆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祇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试游于都会,入於閭井,听乡謡,比户可忧焉:老妇隆冬无被,乃典衣而疗子孙之疾;老翁白首无裤,乃力作而偿子孙之负。”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泉近体》:“何以效 苏 陆 者比户,谈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户挨着一户。 清 唐甄 《潜书·远谏》:“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邻里乡党,比户而居。”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大兵
(1) 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大兵压境
(2) 旧时对士兵的俗称,现称普通士兵
(3) 指清兵,清人撰文必作此称,以示尊敬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皇天
对天及天神的尊称。《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号》引《古尚书说》:“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称之:尊而君之,则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诗之一:“妻孥朋友来相弔,唯道皇天无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
[陜甘总督杨应琚奏报甘省丰收已定诗以志慰]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