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原文
巧制伊谁意最初,不淆方位指南如。
宵明长短无差报,十二时辰有定书。
测景每教临日下,寻题便以适几馀。
今人雅合分阴惜,陶侃名言实起予。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诗词问答
问:《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一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参考注释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最初
刚开始的时候或时期
最初阶段
最初印象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方位
(1) 方向
(2) 根据罗盘的罗经点而定的位置
(3) 方向和位置
将他的方位用无线电报告给控制塔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指南
(1)
(2) 为人们提供指导性资料或情况的东西(如旅游指南、操作手册)
(3) 比喻辩别方向的依据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宵明
(1).夜间明亮。《南齐书·乐志》:“四灵晨炳,五纬宵明。”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2).传说 舜 女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舜 妻 登比氏 ,生 宵明 、 烛光 ,处 河大泽 ,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 娥皇 发 湘 浦, 宵明 出河洲。”
(3).一种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草。参见“ 宵明草 ”。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长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样;好歹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3) 一定
你长短等我,不见不散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十二时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亦称“ 十二时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测景
见“ 测影 ”。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临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合分
宋 代对妃嫔的称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閤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申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名言
1.称说;描述。 2.著名的言论或话语。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起予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乾隆,清代,铜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