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原文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诗词问答
问: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的作者是谁?答:罗隐
问: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京阙陆郎中昆仲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罗隐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隐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罗隐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书法图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62-32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参考注释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柏台
(1).御史台的别称。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 清 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未移桑荫之淹,入总柏臺之峻。” 清 赵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诗:“改官柏臺笔如帚,白简威声震朝右。”参阅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辨》。
(2). 柏梁台 的省称。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齐 石即抚,无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构,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 柏臺 。”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兰署
即兰台。指秘书省。 唐 卢照邻 《山庄休沐》诗:“兰署乘閒日,蓬扉狎遁栖。”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兰署崇资金色重,莲峯高唱玉音清。”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及太夫人令子艺成,学茂德馨,一举而搴芳兰署,再举而振藻彤庭。”参见“ 兰臺 ”。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四周
周围地区
四周的郊区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宾榻
宾客下榻处。亦借指宾客。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抚念如其所媵,遂於宾榻中选士而嫁之。” 宋 张孝祥 《明州韩尚书启》:“入謁尚遥於宾榻,修辞敢后於斋铃?”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上舍登岸,皆在宾榻,酒阑棊罢,相与唱和。”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玳簪
(1).即玳瑁簪。玳瑁制的发簪。 唐 温庭筠 《寄河南杜少尹》诗:“十载归来鬢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綺菌绣幄粲辉映,玳簪珠履何委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之四:“玳簪映珠履,佩玉鸣鏘鏘。”《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珠履玳簪,不减昔时之丰盛;鐘鸣鼎食,宛如向日之繁华。”参见“ 玳瑁簪 ”。
(2).即玳瑁簪。指幕僚。 唐 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顾己惭铅鍔,叨名齿玳簪。”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细柳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油幕
亦作“ 油幙 ”。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 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 ,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 唐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油幕》:“ 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红莲
(1).红色荷花。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唐 王维 《山居即事》诗:“緑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是愁。”
(2).指女子的红鞋。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之三:“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花月痕》第八回:“一个十四五岁的,身穿一件白纺绸大衫,二蓝摹本缎的半臂,头上挽了个 * 髻,当头插一朵芍药花,下截是青縐镶花边裤,微露出红莲三寸。”
(3).早稻名。 唐 陆龟蒙 《别墅怀归》诗:“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土物下》:“红莲稻,自古有之……此米中间絶不种,二十年来农家始復种,米粒肥而香。”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觉来饱喫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依刘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后因以“依 刘 ”谓投靠有权势者。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 。” 明 夏完淳 《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 ,短髮蒙茸愧 楚 囚。” 清 黄景仁 《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 ,岂知今日尚依 刘 。”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事分
职分;名分;身分。 唐 元稹 《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 宋 王禹偁 《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争奈
怎奈;无奈。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宋 张先 《百媚娘》词:“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争奈他自己不争气,终日在公馆里,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麦城
古城名。相传为 楚昭王 所筑。故址在今 湖北 当阳 东南, 沮 漳 两水间。 东汉 建安 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蜀汉 大将 关羽 为 吴 将 吕蒙 击败,西走保 麦城 ,即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又南逕 麦城 西,昔 关云长 诈降处,自此遂叛。” 唐 杜甫 《送田四弟将军》诗:“燕辞枫树日,雁度 麦城 霜。”《三国演义》第七六回:“ 关平 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 麦城 虽小,足可屯扎。’ 关公 从之,催促残军前至 麦城 ,分兵紧守四门。”
唐代,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