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若水忠悯集】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李若水忠悯集]题李若水忠悯集原文
主和误国罪奚辞,即使弗和祸亦随。
慷慨捐躯诚可尚,诗文成集合教垂。
浩然之气塞天际,不幸而生革命时。
全彼忠还申已义,事非得已惨何为。
[题李若水忠悯集]诗词问答
问:题李若水忠悯集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李若水忠悯集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李若水忠悯集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李若水忠悯集]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九
2. 或谓若水初亦颇主和议卒能慷慨殉节足以自赎此以和议为非自属正论第彼时宋势日弱金势日强求和固适以自趣其亡即不请和亦未必能禦敌而幸免于祸非有识者未易见及此耳
[题李若水忠悯集]参考注释
[题李若水忠悯集]误国
贻误国事,损害国家
误国误民
[题李若水忠悯集]即使
——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即使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题李若水忠悯集]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题李若水忠悯集]捐躯
为国家、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为国捐躯
[题李若水忠悯集]诗文
(1).指诗歌。《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貽尔新诗文。” 李周翰 注:“新诗文,则此诗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2).指《诗经》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韞六义。”
(3).诗和文。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輒倾其座人。”《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汉,最好会弹唱,又会做诗文。”
[题李若水忠悯集]成集
汇编成集子。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抄名作之缺点,是因为多产,急于成集,而最大原因则在自己未能有一定的内容。”
[题李若水忠悯集]浩然之气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肱 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 张可久 《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
[题李若水忠悯集]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李若水忠悯集]幸而
幸好、幸亏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幸而杀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汝幸偶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吾幸得汝。
[题李若水忠悯集]革命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
[题李若水忠悯集]非得
表示必须——一般跟[不]呼应
我非得走吗?
[题李若水忠悯集]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