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夕即景】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中元夕即景]中元夕即景原文
载月新秋夜漾船,那如今夜最初圆。
碧霄无际云轻敛,太液有波星倒悬。
露掌三危贮天酒,湖心万朵撒金莲。
无边风物供吟眺,谁解閒参法喜筵。
[中元夕即景]诗词问答
问:中元夕即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中元夕即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中元夕即景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中元夕即景]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三
[中元夕即景]参考注释
[中元夕即景]新秋
(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
(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中元夕即景]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中元夕即景]最初
刚开始的时候或时期
最初阶段
最初印象
[中元夕即景]碧霄
蓝天
[中元夕即景]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中元夕即景]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中元夕即景]倒悬
(1) 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
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2) 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
解民倒悬
[中元夕即景]露掌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中元夕即景]三危
(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 三危 既宅。” 孔 传:“ 三危 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 舜 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杀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 三危 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 甘肃 敦煌 三危山 即古 三危 。一说在 甘肃 岷山 之西南。一说在 云南 。参见“ 三危山 ”。
[中元夕即景]天酒
甘露。古人附会为仙酒。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西北海外有人……但日饮天酒五斗。” 张华 注:“天酒,甘露也。” 唐 岑参 《严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为君下天酒,麴蘖将用时。”《云笈七籤》卷一一二:“ 君山 有天酒,饮之昇天。”
[中元夕即景]湖心
湖水的中间。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诗:“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鎔金。” 清 魏源 《昆山别龚自珍》诗:“明宵梦我舟,湖心浪如堵。”
[中元夕即景]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中元夕即景]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中元夕即景]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元夕即景]喜筵
喜庆时的宴席。多指婚娶时的宴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喜筵前枉唤新郎,洞房中依然独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一应喜筵安排齐备了么?” 许地山 《女儿心》三:“果然外头底兄弟们一个个下山去预备喜筵。”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