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作者:李寄 朝代:明代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原文
乱山高下入,访友事非轻。
行脚方应遍,观心道已成。
节交初夏热,路隔五年生。
多事嘤嘤鸟,添余一倍情。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诗词问答
问: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的作者是谁?答:李寄
问: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参考注释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观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交初
古天文用语。指黄道与白道的降交点。古 印度 天文学称罗睺(rāhu)。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故西天法罗睺、计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初谓之‘罗睺’。”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多事
(1) 事故或事变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别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
他总爱多事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嘤鸟
鸣声相和之鸟。 晋 陆云 《逸民赋》:“丛木振颖,葛藟垂阴;潜鱼泳沚,嚶鸟来吟。”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倍情
违背情实。倍,通“ 背 ”。《庄子·养生主》:“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林希逸 口义:“背弃其情实。倍与背同。” 王夫之 解:“倍违其真。”一说以为增益人情。 成玄英 疏:“倍,加也。加添流俗之情。”
明代,李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