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尚斋即景】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素尚斋即景]素尚斋即景原文
萧萧落叶下亭皋,入牖峰棱瘦且高。
尽洗铅华归素尚,顿捐色相得真陶。
五三了可参幡盖,咫尺那须想濮濠。
结习由来未忘却,率因即景一摛毫。
[素尚斋即景]诗词问答
问:素尚斋即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素尚斋即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素尚斋即景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素尚斋即景]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五
[素尚斋即景]参考注释
[素尚斋即景]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素尚斋即景]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素尚斋即景]亭皋
亦作“ 亭皐 ”。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王先谦 补注:“亭当训平……亭皋千里,犹言平皋千里。皋,水旁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陁寺碑文》:“膴膴亭皐,幽幽林薄。” 唐 张说 《奉和春日出苑应制》诗:“雨洗亭皋千亩緑,风吹梅李一园香。”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清 纳兰性德 《东风第一枝·桃花》词:“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
[素尚斋即景]铅华
用来化妆的铅粉
[素尚斋即景]素尚
朴素高尚的情操。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南史·王昙首传》:“幼有素尚,兄弟分财, 曇首 唯取图书而已。” 唐 温庭筠 《和段少常柯古》:“素尚寧知贵,清谈不厌贫。”
[素尚斋即景]色相
(1) 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
我们可以从这块玉的色相上断定它是块好料
(2) 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3) 佛教指事物的形状外貌
无边色相,圆满光明
(4) 后来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从事犯罪活动
[素尚斋即景]五三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素尚斋即景]幡盖
幡幢华盖之类。《南齐书·高帝纪上》:“至是又上表禁民间华伪杂物:不得以金银为箔……不得用红色为幡盖衣服。” 唐 岑参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其西有 桃源洞 ,相去五里,须秉炬深入,中多幡盖缨络之物。”参见“ 旛盖 ”。
[素尚斋即景]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素尚斋即景]结习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素尚斋即景]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素尚斋即景]忘却
不记得;忘记
[素尚斋即景]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素尚斋即景]摛毫
犹摛笔。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摛毫出组製,把玩惊词林。”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有谢友人贺啟云:‘鎩羽南宫,方笑中眉无勇;摛毫东掖,忽欣除目有名。’”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