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周公美韵】_陈文蔚 | 宋代

【和周公美韵】作者:陈文蔚 朝代:宋代

[和周公美韵]和周公美韵原文

风光报答可无诗,渐喜春风熟燕泥。
客至甚思留竹隐,书来无奈趣岩棲。
幸同故国云虽暮,郎诵新吟日未西。
自愧续貂才不敏,徘徊月已在榱题。

[和周公美韵]诗词问答

问:和周公美韵的作者是谁?答:陈文蔚
问:和周公美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文蔚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文蔚

[和周公美韵]参考注释

[和周公美韵]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和周公美韵]报答

(1).犹答复。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宋 曾巩 《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2).酬报。《宋书·孝义传·吴逵》:“ 逵 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 逵 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 武帝 为之报答亦如此。”

(3).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4).报聘。《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 辽 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和周公美韵]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和周公美韵]燕泥

(1).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燕泥衔復落,鶗吟歛更扬。” 唐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诗:“愁衝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宋 戴复古 《滕王阁次韵刘允叔》:“当年杰阁栖龙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清 汪琬 《示林吉人顾有典》诗:“花繁蜂酿熟,风暖燕泥乾。”

(2).燕子衔泥筑巢。 宋 陈造 《春日客中》诗:“露桃烟柳为谁好,蜂蜜燕泥徒自忙。”

[和周公美韵]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和周公美韵]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周公美韵]续貂

(1). 晋 赵王 司马伦 专朝政,封爵极滥,冠饰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时人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见《晋书·赵王伦传》。后因以“狗尾续貂”、“续貂”喻封爵之滥授。

(2).喻指滥竽充数的官吏。 明 刘基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诗:“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臺緫续貂。”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以古之吏视今之吏,则今冗矣;以古之法视今之法,则今幸矣。以所甚冗,犹若有不足;以所甚幸,犹若有不平。此无他,续貂之属太广,而锄莠之律或媮也。”

(3).比喻续加的不及原有的,前后很不相称。常用作自谦之词。 宋 曾巩 《寄留交代元子发》诗:“倚玉詎应公论许,续貂还恐邑人非。”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叙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我实在熬不住,不免续貂。”

(4).用作讥讽语。《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平如衡 ﹞因想道:‘ 燕 诗自有了 时大本 与 袁凯 二作,后来从无人敢继,怎么他亦想续貂,不知胡説些甚么。’”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如我国有《水浒传》必有《荡寇志》,有《西厢记》必有《续西厢》……可怜的无聊作家之浅薄哟!续貂狗尾,究竟无补于世!”

[和周公美韵]不敏

不聪明,不明事理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和周公美韵]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和周公美韵]榱题

亦作“ 榱提 ”。屋椽的端头。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称出檐。《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 赵岐 注:“榱题,屋霤也。” 焦循 正义:“榱之抵檐处为榱题。其下覆以瓦,雨自此下溜,故为霤……自瓦言之为霤,自椽言之为榱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孝经》,死於 鲁 ” 张守节 正义引《韩诗外传》:“堂高九仞,榱提三尺。”按,今本《韩诗外传》卷七作“榱题三围”。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侧躬容膝於榱题广屋之下,垢衣恶食於文绣膏粱之地。” 清 王韬 《倡建澳门镜湖医院序》:“於是榱题高下,製可从心。”

,

  • 【游梅仙坛口占】_赵善括 | 宋代
  • 【游梅仙坛口占】_赵善括 | 宋代 >> 【游梅仙坛口占】_赵善括 | 宋代...

  • 【柘枝舞】_史浩 | 宋代
  • 【柘枝舞】_史浩 | 宋代 >> 【柘枝舞】_史浩 | 宋代...

  • 【新春喜雨】_徐玑 | 宋代
  • 【新春喜雨】_徐玑 | 宋代 >> 【新春喜雨】_徐玑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