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原文
远使徕朝宴遣归,倾诚怜彼恋依依。
灯宵刚度韶春丽,夜雨欣晴瑞旭辉。
乍可颁饧联撒荔,何妨卉服接丝衣。
从来曰信大蒙重,安尔耕桑永受禨。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诗词问答
问:《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参考注释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远使
(1).远出的使者。《韩非子·八经》:“一用以务近习,重言以惧远使。”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梅庵幽遘》:“莫不是远使 张騫 犯了你星汉槎,莫不是下走 梁清 天曹降罚。”
(2).指出使远邦。《后汉书·来歙传》:“ 君叔 虽单车远使,而陛下之外兄也。”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朝宴
见“ 朝宴 ”。
亦作“ 朝讌 ”。朝廷的宴会。《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生而 太祖 爱之,常令在左右”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 武帝 异之……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柏梁 展朝讌之诗, 金堤 製恤民之咏。”《南史·王泰传》:“每预朝宴,刻烛赋诗,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遣归
(1).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汉书·孔光传》:“太后从弟子 傅迁 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后汉书·郭伋传》:“ 伋 到郡,招怀山贼 阳夏 赵宏 、 襄城 召吴 等数百人,皆束手诣 伋 降,悉遣归附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犹遣返。 明 张敬修 《张文忠公行实》:“厚礼 那吉 ,遣归, 俺答 感泣。”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灯宵
犹灯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奈何往来之人应接不暇,便约在灯宵相会。” 余怀 《板桥杂记》附录 明 沉周 《盒子会辞》:“平乐灯宵闹如沸,灯火烘春笑声内。”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刚度
机件或结构物在受载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韶春
美好的春光。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玉颜须傍韶春笑,莫斗严风与恶霜。”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乍可
(1).只可。 唐 元稹 《虫豸诗·浮尘子》之二:“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 宋 蒋捷 《瑞鹤仙·乡城见月》词:“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
(2).宁可。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乍可怱怱共百年,谁便遥遥期七夕。” 唐 元稹 《决绝词》:“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中红槿枝。” 宋 辛弃疾 《六州歌头·属得疾小愈戏作以自释》词:“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
(3).方才,恰巧。 清 陆嵩 《新年作》诗:“新年乍可破七日,四日阴雨三日雪。”
怎可。 唐 张鷟 《龙筋凤髓判·考功》:“鸡冠比玉,乍可依稀?鱼目参珠,曾何髣髴?”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卉服
(1).用絺葛做的衣服。《书·禹贡》:“岛夷卉服。” 孔 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孔颖达 疏:“舍人曰:‘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汉书·地理志上》:“岛夷卉服。” 颜师古 注:“卉服,絺葛之属。” 唐 吴筠 《高士咏·孙公和》:“ 孙登 好淳古,卉服从穴居。” 明 宋濂 《白牛生传》:“锦衣与卉服虽异,暖则一。”
(2).借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岛居之人。《魏书·匈奴等传序》:“辫髮之渠,非逃则附;卉服之长,琛賮继入。”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林舍人使琉球诗》:“ 徐福 当年採药餘,传闻岛上子孙居。每逢卉服兰闍问,欲求 嬴秦 未火书。”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丝衣
(1).古祭服。《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毛 传:“丝衣,祭服也。”
(2).丝绸衣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古者男子皆丝衣,有故乃素服。” 唐 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诗:“奕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大蒙
亦作“ 太蒙 ”。中药名。《管子·地员》:“羣药安生,薑与桔梗,小辛大蒙。” 尹知章 注:“大蒙,乐名。”
亦作“ 太蒙 ”。古谓日落处,指西方极远之地。《尔雅·释地》:“西至日所入为 大蒙 。” 郭璞 注:“即 蒙汜 也。”《淮南子·氾论训》:“ 丹穴 、 太蒙 、 反踵 、 空同 、 大夏 、 北户 、 奇肱 、 修股 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 高诱 注:“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 唐 岑参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诗:“曾逐 李轻车 ,西征出 太蒙 。” 明 刘基 《夏夜台城中作》诗:“只今幅员广无外,东至日出西 太蒙 。”
[瀛台宴拔达山诸部回使诗以纪事]耕桑
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韩愈 《和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对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