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作者:沈辽 朝代:宋代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原文
沧溟有馀力,扬子生狂澜。
素秋将西渡,伫立成盘桓。
吾岂怀土人,苦厌世事艰。
自念从此去,何时复丘樊。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诗词问答
问: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2. 原作叶,据四库本改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参考注释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沧溟
(1).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唐 元稹 《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 赵朴初 《忆江南》词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沧溟。”
(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狂澜
(1) 巨大的波浪
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西游记》
(2)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澜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 《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 下 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土人
(1) 发达地区的人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人的称呼(有轻蔑意)
(2) 土著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丘樊
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宋代,沈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