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作者:赵彦昭 朝代:唐代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原文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
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
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
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词问答
问: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的作者是谁?答:赵彦昭
问: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幸白鹿观应制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赵彦昭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彦昭
全唐诗:卷103_9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参考注释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云骖
(1).皇帝的车驾。亦借指皇帝。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将陪云驂以北守,扈朝服以济师。”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云驂驱半景,星蹕坐中天。”
(2).飞驶的云。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追逐飞航》:“本待要写衷肠倩鸿雁传情,怎能反天风去挽云驂。”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半景
(1).谓片刻。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画赋》:“碧臺寂兮无人,蔓丹草与朱尘,度俄然而一代,经半景若九春。”
(2).谓微光,馀光。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景借披书。”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星跸
即星舆。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云驂驱半景,星蹕坐中天。”参见“ 星舆 ”。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中天
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玄宗
(1).指佛教的深奥旨意。 晋 僧肇 《注<维摩诘经>序》:“而恨 支 竺 所出,理滞於文,常惧玄宗,坠於译人。”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大弘緇侣法师 至诚幽感,独步玄宗。”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我在此山中千百餘年,常只闻经听法,推悟玄宗。”
(2).指道家所谓道的深奥旨意。《文选·王俭<褚渊碑铭>》:“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周翰 注:“玄宗,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何晏 王弼 ,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唐 王维 《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琪树韜华,瑶池夺映,实由陛下弘敷本际,大啟玄宗。”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碧落
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玉杯
见“ 玉杯 ”。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吴伟业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
(2).《汉书·董仲舒传》:“説《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纳兰性德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3).牡丹的一种。 唐 裴潾 《白牡丹》诗:“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宝算
称帝王寿数的敬辞。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五龙归宝算,九扈叶时康。”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杯鸞荐寿,宝算鹤知年。”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光华
光彩明丽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唐代,赵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