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原文
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难做须著力。
汝要作好官,令公书考不可钻。
借令巧钻得,遗臭千载心为寒。
汝要作好人,东家也是横。
目民选官无选处,却与天者长青春。
老夫今年六十四,大儿壮岁初筮仕。
先人门户冷如冰,岂不愿汝取高位。
高位莫爱渠爱了,高位失,丈夫老,则老官职不要讨。
白头官里捉出来,生愁无面见草莱。
老夫不足学圣贤,有前作譬如著棋。
著到国手时国手,头上犹更尽有著。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诗词问答
问:《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参考注释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好官
(1).较好的官职(如品位、俸禄、地域等)。亦指美差、肥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问宰臣孰为 丹 后, 周墀 曰:‘臣近任 江西 见 丹 行事,遗爱餘风,至今在人。其子 宙 ,见任 河阳 观察判官。’上曰:‘速与好官。’”《宋史·曹彬传》:“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2).清廉贤明的官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安学海 ﹞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真是金山也似的人。”《宦海》第一回:“也有几个不要钱的好官,要认真的禁开赌馆。”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好人
(1) 品德好、行为端的人
好人一生平安
(2) 健康的人
(3) 和稀泥的人
好人难当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作好
谓徇私偏好。《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颖达 疏:“动循先王之正义,无有乱为私好,谬赏恶人。”《荀子·修身》:“《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令公
对中书令的尊称。中 唐 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魏书·高允传》:“於是拜 允 中书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一:“礼缘人情,令公(指 郭子仪 )勋德不同常人,且又为国姻戚,自令公始,亦谓得宜。”《杨家府演义·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见令公表表威仪,昂昂意气,恰似猛虎形状,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赐姓 杨 。” 清 恽敬 《吴城令公庙壁记》:“称令公者,自 唐 之中叶,节度使累加中书、尚书令,其下皆以令公称之,如 六代 之称令君,后遂为节度使之称也。”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借令
(1).假设连词。即使。 宋 王安石 《赠曾子固》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 班 与 扬 。” 梁启超 《新民说·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家长而不贤,固闔室为饿殍,借令贤也,而能荫庇我者几何?”
(2).假设连词。假如。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遗臭
流传恶名。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笑老姦,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元 郝经 《白沟行》:“称臣呼父古所无,万古诸 华 有遗臭。”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羞躁进,甘株守,怕无端媚灶逢天咎,未得贵,反遗臭。”参见“ 遗臭万载 ”。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载心
(1).放在心里。《楚辞·九章·惜往日》:“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朱熹 集注:“虽国所祕之密事,皆载於其心。”
(2).寄托心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东家
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民选
由人民群众选举。 沙汀 《记贺龙》二五:“现在的 晋 察 冀 ,不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吗?县长民选,村长民选,人民群众都有了组织。”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无选
指不任贤人。《逸周书·程典》:“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 孔晁 注:“无雋选之士在官,故顽民害上。”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与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大儿
年长的儿子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壮岁
壮年。 唐 白居易 《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宋 陆游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邓溥 《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 扬子 知。”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筮仕
(1).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左传·闵公元年》:“初, 毕万 筮仕於 晋 ,遇屯之比。”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端详筮仕蓍,磨拭穿杨鏃。” 苏仲翔 注:“筮仕,卜作官的命运。”
(2).指初出做官。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因思筮仕来,倐忽过十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长子甲,筮仕南服,三年无耗。” 何垠 注:“初官曰筮仕。”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先人
(1)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2) 专指已故的父亲
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先人还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高位
(1) 显贵的职位
官居高位
(2) 靠上的部位
高位截瘫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官职
在政府中所任的职位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官里
(1).犹言衙门里,官府里。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盃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邹韬奋 《萍踪寄语》十六:“结果大家不答应他,把他捉将官里去,坐了六个月的监牢。”
(2).犹官家。指皇帝。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是日官里大醉,申后,宣 逍遥子 入便门,升輦还内。”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一折:“官里御手亲调醒酒汤。”《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且喜得夫人贵体无事,万千之喜。旦晚奏过官里,选日入宫,未知夫人意下如何?”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出来
(1)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地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里向外
小伙子,拿点干劲出来
(3)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隐蔽到显露
群众的积极性都焕发出来了
我认出他来了
(4) 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或从无到有的意思
办法已经研究出来了
一定想得出好主意来
(5) 也可以表示动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某种好的能力或性能
他的嗓子练出来了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面见
亲自见到。《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 孔 传:“谋所面见之事,无疑,则能用大顺德。”《汉书·杨恽传》:“我亲面见受詔,副帝肄, 秺侯 御。”《水浒传》第十五回:“小人把米与他,他又不要,只要面见保正。”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草莱
(1).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 周亮工 《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2).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 * 好垦草莱。”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3).犹草野。乡野;民间。《汉书·蔡义传》:“臣 山 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4).布衣。平民。《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 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前作
(1).前人的著作。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唐 乐朋龟 《僖宗皇帝哀册文》:“书藏 稽 穴,琴捐洞壑。沉吟往事,追想前作。”
(2).指某一种作物种植前所种的作物。例如水稻或谷子收获后播种小麦,水稻或谷子即为小麦的前作。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譬如
(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国手
才艺技能冠(如棋艺、医道等)绝全国的人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唐诗纪事·裴说·棋》
[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宋代,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