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栴檀林】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栴檀林]栴檀林原文
岰㠡攀援上,芬芳递袭闻。
有声皆静寂,无色亦氤氲。
调御恒如是,应真迥不群。
设云示真相,真相落功勋。
[栴檀林]诗词问答
问:栴檀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栴檀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栴檀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栴檀林]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三
[栴檀林]参考注释
[栴檀林]攀援
(1) 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
(2) 援引提拔;支持。援用,引用
(3) 追随,依附
[栴檀林]芬芳
(1) 香;香气
芬芳袭人
(2) 具有香气的东西
芬芳的原野
[栴檀林]递袭
(1).轮流侵袭。《宋书·索虏传论》:“五胡递袭,翦覆诸华。”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赦诏》:“门下,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 殷 周 所以改物。”
(2).犹承袭。《周书·儒林传序》:“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
[栴檀林]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栴檀林]静寂
沉寂无声;寂静
静寂的山林
[栴檀林]无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声无色。——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栴檀林]氤氲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栴檀林]调御
(1).调教驾御。《无量义经·德行品》:“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 唐 柳宗元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摄取调御,凡归於正真者,动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若踶囓之马,调御有道,久则自然驯熟。”
(2).佛教语。“ 调御丈夫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劝请调御,常住世间,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 唐 柳宣 《与翻经大德等书》:“僕心怀正路,行属归依,以实际为大觉,玄躯无为,是调御法体。”
[栴檀林]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栴檀林]应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栴檀林]不群
(1).不平凡,高出于同辈。《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羣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三:“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羣。”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转教我自恨,见闻不广,轻量天下士了。”
(2).不合群。《楚辞·离骚》:“鷙鸟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后汉书·崔骃传》:“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羣。”《南史·齐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栴檀林]真相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栴檀林]功勋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功勋
功勋卓著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