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原文
远山螺黛罨嶙峋,宴坐来青一览真。
试与谷神论伯仲,小春端的胜三春。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诗词问答
问:《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八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参考注释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螺黛
(1).见“ 螺子黛 ”。
(2).蛾眉的代称。《再生缘》第六二回:“螺黛蹙,凤眸凝,想罢机谋叫圣君。”
(3).喻指盘旋高耸的青山。 明 唐寅 《登法华寺山顶》诗:“昔登 铜井 望 法华 ,嵸巃螺黛浮蒹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三转出螺黛,如人临镜笑。”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瘦骨嶙峋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坐来
(1).犹本来;向来。 唐 马戴 《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 宋 王安石 《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 宋 陈亮 《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2).犹适才;正当。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
(3).移时;顷刻。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宋 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宋 陈与义 《登城楼》诗:“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一览
用图表或简明的文字做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做书名)
[北京名胜古迹一览]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谷神
被信仰为促进谷物生长保证五谷丰收并主宰植物每年的生长、腐烂和再生的神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伯仲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小春
指农历十月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三]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