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原文
江左推华胄,朝端挹老成。
官登九寺贵,迹寄五湖清。
治行当年立,家声继世荣。
书林有贤杰,名德岂惭卿。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诗词问答
问: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参考注释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华胄
(1) 旧指贵族的后裔
(2) 华夏族的后裔,指汉族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朝端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宋书·王弘传》:“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老成
老练成熟;阅历多而练达世事
幼年丧父使他变得少年老成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九寺
指九卿的官署。《晋书·荀勖传》:“若欲省官,私谓九寺可并於尚书,兰臺宜省付三府。”《隋书·百官志中》:“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僕,大理,鸿臚,司农,太府,是为九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会府台司·九寺》:“ 汉 以来,九卿所治之府,谓之九寺, 后魏 始有三府、九寺之称,然通其名,不连官号。其以官名寺,自 北齐 始也。”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治行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於此。”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 胡文忠公 抚 鄂 时,尝明保 东湖 县令 张建基 之治行。”
(2).施政的措施。《汉书·薛宣传》:“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
(3).整理行装。《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卒。 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汉书·郑当时传》:“使视决 河 ,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 郑庄 行,千里不齎粮,治行者何也?’” 宋 秦醇 《谭意哥传》:“后二年, 张 调官,復来见。 意 乃治行,饯之郊外。”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家声
家庭的名声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世荣
世俗的荣华富贵。《三国志·魏志·徐干传》“ 干 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曰:“ 干 清玄体道,六行脩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唐 韦应物 《幽居》诗:“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书林
藏书多的地方
览书林,阅篇籍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贤杰
亦作“ 贤桀 ”。才德或才智杰出的人。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巍巍贤杰,二美钟兮;建兹宝墖,惟追崇兮。” 宋 范仲淹 《选任贤能论》:“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明 张溥 《<农政全书>序》:“公一子五孙,皆当代贤杰。” 清 龚自珍 《平均》:“肆有魁,贾有梟,商有贤桀,其心皆欲併十家、五家之财而有之,其智力虽不逮,其号既然矣。” 章炳麟 《訄书·平等难》:“然则以投鉤定赏罚,以三载考绩易总统,是特当轴处中者之所以避怨讟,顾贤桀安取乎!”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名德
(1).名望与德行。《后汉书·黄琬传》:“ 卓 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觉寺》:“名德大僧,寂以遣烦。”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抑《春秋》之义,责备於贤者。如 魏公 名德之重,盖可以责备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或藉阶经术,致身卿相,非其名德之无偶,则必世主之非圣。”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旧唐书·昭宗纪》:“ 关东 藩镇,请除用朝廷名德为节度观察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抄·经》:“先生但问 吴中 旧事与 吴中 昔日名德,絶口不及讲学。”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祐党籍碑融县重刻本》:“ 梁 勒碑而止为 珪 一人翻案,何以解於其餘诸名德乎?”
宋代,苏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