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小酌】作者:郑刚中 朝代:宋代
[晚凉小酌]晚凉小酌原文
城头暮角送阑暑,倚槛顷之风满襟。
去鸟渐迷山落日,鸣蝉忽静木垂阴。
弄云初月光犹淡,出水新荷绿未深。
萧散晚凉君解否,一杯寻见古人心。
[晚凉小酌]诗词问答
问:晚凉小酌的作者是谁?答:郑刚中
问:晚凉小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刚中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刚中
[晚凉小酌]郑刚中晚凉小酌 书法图
晚凉小酌书法作品
[晚凉小酌]参考注释
[晚凉小酌]城头
城墙的顶头;城楼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七律》
[晚凉小酌]暮角
日暮的号角声。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岳阳 城头暮角絶,荡漾已过 君山 东。” 宋 柳永 《迷神引》词:“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发难》:“正是暮角飘残韵,狐狸奈若何。”
[晚凉小酌]阑暑
暑气将尽。《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李善 注:“阑,犹尽也。” 李周翰 注:“阑暑,谓夏末暑气阑也。”借指夏末。 清 朱彝尊 《摸鱼子·送魏禹平还魏塘》词:“君且住,算我便归迟,定不过阑暑。”
[晚凉小酌]倚槛
犹倚栏。《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这女儿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槛凝神,或临街献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晚凉小酌]顷之
一会儿,不久,过些时候
倾之。——《战国策·燕策》
顷之。——《资治通鉴》
顷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晚凉小酌]迷山
在山林中迷失方向、道路。 逯斐 《猎人小屋·迷山》:“他听老调查队员们说过,老林四面全是一样的树,一个人迷山了,怎么也摸不出来的呀!”
[晚凉小酌]落日
夕阳
[晚凉小酌]鸣蝉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晚凉小酌]垂阴
亦作“ 垂荫 ”。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亦指树木枝叶覆盖的阴影。 汉 张衡 《西京赋》:“吐葩颺荣,布叶垂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疎,垂荫数畮。”《南齐书·刘祥传》:“故坠叶垂荫,明月为之隔辉;堂宇留光,兰灯有时不照。”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都堂南门道中,有古槐,垂阴至广。”
[晚凉小酌]月光
月亮的光线
[晚凉小酌]出水
(1)
(2) 出现于水面
海狮顶球出水
(3) 有水流出
三眼泉都出水了
(4) 妓女脱籍从良
[晚凉小酌]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晚凉小酌]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晚凉小酌]寻见
找到。《西游记》第八回:“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小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
[晚凉小酌]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宋代,郑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