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花观音图】作者:唐寅 朝代:明代
[嗅花观音图]嗅花观音图原文
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身相。
办取星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嗅花观音图]诗词问答
问:嗅花观音图的作者是谁?答:唐寅
问:嗅花观音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唐寅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寅
[嗅花观音图]参考注释
[嗅花观音图]拈花微笑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嗅花观音图]檀唇
红唇。多形容女子嘴唇。 唐 秦韬玉 《吹笙歌》:“檀脣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宋 秦观 《南歌子》词之三:“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重点檀脣臙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
[嗅花观音图]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嗅花观音图]色身
佛教语。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嗅花观音图]办取
犹取得。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送钱础日归锡山》词:“槊上功名难办取,且自弄他文笔。”
[嗅花观音图]星冠
道士的帽子。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四折:“﹝你﹞为甚么也丢了星冠,脱了道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道士星冠羽衣坐堂上,焚符摄妇魂。”
[嗅花观音图]霞帔
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
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红楼梦》
[嗅花观音图]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嗅花观音图]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嗅花观音图]仙真
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 唐 李白 《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宋 晏殊 《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唐寅,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