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观山】作者:杨雯 朝代:宋代
[游观山]游观山原文
古寺隐山腹,苍苔行地衣。
岑寂少人迹,路才一线微。
问谁促公行,一句山谷诗。
间来就汤沐,聊叩幽人扉。
相投一杯水,气味如曹溪。
兴尽即云返,重到还无期。
[游观山]诗词问答
问:游观山的作者是谁?答:杨雯
问:游观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雯的名句有哪些?答:杨雯
[游观山]杨雯游观山 书法图
游观山书法作品
[游观山]参考注释
[游观山]山腹
山中腹地,山中间的部分
[游观山]苍苔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
[游观山]行地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游观山]岑寂
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游观山]少人
(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游观山]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游观山]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游观山]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游观山]汤沐
(1).沐浴。《公羊传·隐公八年》:“ 邴 者何? 郑 汤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 泰山 ,诸侯皆从, 泰山 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 何休 注:“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絜齐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史记·苏秦列传》:“君诚能听臣, 燕 必致旃裘狗马之地, 齐 必致鱼盐之海, 楚 必致橘柚之园, 韩 、 魏 、 中山 皆可使致汤沐之奉。” 宋 陆游 《自笑》诗自注:“腊月五日汤沐、按摩几半日,是早左车第二牙脱去。”
(2).特指为死者沐浴所用热水等物。《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梁书·任昉传》:“虽情谬先觉,而迹沦骄饵,汤沐具而非弔,大厦构而相驩。”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吾乡丧礼,自成服后,黎明具汤沐,主人以下皆哭。”
(3).泛指其它烫洗用的热水。 严复 《救亡决论》:“ 中国 一大豕也,羣虱总总,处其奎蹄曲隈,必有一日焉,屠人操刀,具汤沐以相待,至是而始相吊焉,固已晚矣。”
(4).指汤沐邑。《后汉书·班彪传》:“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邸弟立官,汤沐建封。” 明 唐顺之 《皇陵行》:“ 江 左 金陵 扶地轴, 汉 家 丰沛 还汤沐。”参见“ 汤沐邑 ”。
[游观山]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游观山]相投
(1) 彼此投合
脾气相投
(2) 投靠;投奔;求托
[游观山]杯水
(1).一杯水。《庄子·逍遥游》:“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南齐书·张绪传》:“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 唐 柳宗元 《谪龙说》:“及期,进取杯水饮之。”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一出:“小生偶到仙庄,谢姐姐见怜,以杯水相赠。”
(2).比喻微薄。参见“ 杯水之谢 ”。
[游观山]气味
(1) 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游观山]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游观山]无期
(1).无穷尽;无限度。《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篇‘万寿无期’及此篇‘逸豫无期’,皆谓无穷极也。”《吕氏春秋·怀宠》:“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徵敛无期,求索无厌……若此者天之所诛也。” 高诱 注:“期,度;厌,足。” 汉 班婕妤 《自悼赋》:“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2).指无了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
(3).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隶释·汉费凤别碑》:“壹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频 《关东逢薛能》诗:“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金 元好问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诗:“ 平子 归田元有约, 魏舒 襆被恐无期。”
(4).指没有约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诗:“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
宋代,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