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维桢铁笛图】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杨维桢铁笛图]题杨维桢铁笛图原文
铁崖生自图铁笛,冷劲性情两不伦。
一曲秋风横郁捋,虎头阿堵并传神。
[题杨维桢铁笛图]诗词问答
问:题杨维桢铁笛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杨维桢铁笛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杨维桢铁笛图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杨维桢铁笛图]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三
[题杨维桢铁笛图]参考注释
[题杨维桢铁笛图]生自
尚且。《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活时同室,死后同槨,妻儿生自嫌我,何况他人?”
[题杨维桢铁笛图]铁笛
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宋 朱熹 《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 武夷山 中之隐者 刘君 ﹞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元 萨都剌 《升龙观夜烧香印上有吕洞宾老树精》诗:“铁笛一声吹雪散,碧云飞过 岳阳楼 。” 清 龚自珍 《湘月·朱纯子留宿钓鱼村兼乞梅花》词:“铁笛吹残,瑶笺谱賸,料得怜幽独。”
[题杨维桢铁笛图]性情
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
易发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人之性情
[题杨维桢铁笛图]不伦
(1).不伦不类。《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 陈奇猷 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详“ 不伦不类 ”。
(2).不相当;不相类。《汉书·梁怀王刘揖传》:“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与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虚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浅人不知‘而’与‘能’通,改作‘而志不邑邑’,则与上句不伦矣。”
(3).犹言超凡拔俗。《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魏书·桓玄传》:“ 玄 志气不伦,欲以雄豪自许。”《北史·魏汝南王悦传》:“ 汝南 王悦 ,好读佛经,览书史,为性不伦,俶儻难测。”
[题杨维桢铁笛图]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题杨维桢铁笛图]秋风
秋天的风
[题杨维桢铁笛图]郁捋
声音屈伸变化貌。《文选·潘岳〈笙赋〉》:“郁捋劫悟,泓宏融裔。” 吕向 注:“郁捋,声屈申貌。”一说,为口循乐器之孔貌。 李善 注:“郁捋,口循孔貌。劫悟,气相衝激。”
[题杨维桢铁笛图]虎头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 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宋 陆游 《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
(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 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任渊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记》:“ 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
(4). 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 ,满壁画 瀛州 。”
[题杨维桢铁笛图]阿堵
俗指银钱
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题杨维桢铁笛图]并传
一同流传。 汉 刘向 《说苑·谈丛》:“ 盗跖 凶贪,名如日月,与 舜 禹 并传而不息,而君子不贵。”《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憙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