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_苏轼 | 宋代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原文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诗词问答

问:《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 书法图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_苏轼 | 宋代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书法作品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参考注释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细行

(1).小节;小事。《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 传:“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清 赵翼 《消闲》诗:“居今敢便忘稽古,细行何能受大名。” 朱光潜 《资禀与修养》:“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

(2).便服出行。《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汉光武帝 ﹞在 洛阳 ,尝欲小出,车驾已御, 銚期 諫曰:‘天下未寧,臣不愿陛下细行数出。’即时还车。”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考阅

查阅考证。《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蔡卞 与其党论《实録》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餘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十二事。”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精强

(1).精悍强壮。 汉 贾谊 《新书·藩强》:“ 陈豨 兵精强,则又反。”《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益州 危险,兵多精彊,闭门固守,可保万世。”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计其士马之精彊,城邑之壮丽,府藏之充牣,意盛气得,亦可谓一时之雄。” 许地山 《集外·萤灯》:“我们既有了精强的兵力,本来可以复仇,但是这不会太伤 玉华公主 底心吗?”

(2).精练刚健。《说郛》卷七六引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李白杜甫诗优劣说》:“ 杜甫 於 白 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至於天才自放,非 甫 可到也。” 清 恽敬 《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为文章峭简精强必己出。”

(3).精熟高强。《说唐》第五七回:“﹝ 王云 ﹞武艺精强,善使大刀。”《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好些时不见你,你的武艺越发学的精强了。”

(4).精明强干。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均徭书》之一:“若此者非曩之长令多精彊而后之长令多鶻突也。”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早知

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安足

立足,存身。《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则 齎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诗文赏析

【原题】: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_苏轼 | 宋代
  • 【到中山宝首座房】_释如珙 | 宋代
  • 【到中山宝首座房】_释如珙 | 宋代 >> 【到中山宝首座房】_释如珙 | 宋代...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_苏轼 | 宋代
  • 【三岩】_俞掞 | 宋代
  • 【三岩】_俞掞 | 宋代 >> 【三岩】_俞掞 | 宋代...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_苏轼 | 宋代
  • 【鸠】_梅尧臣 | 宋代
  • 【鸠】_梅尧臣 | 宋代 >> 【鸠】_梅尧臣 | 宋代...